三潭印月都快400岁了 颜值依旧高 全因基础打得很扎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8-25 10:08   

    石塔由八块构件搭成

    大圆基座下,还有两层石砖

    在此次文物保护测量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精准地知道,三潭石塔由八块构件组成——这也是以往未曾清晰公布的消息。

    最上面是葫芦状的宝顶,玲珑剔透。第二块是上层塔檐。第三块是八角形镂空塔身。第四块是上层基座。第五块是比较大一点的下层塔檐。第六块是圆球镂空塔身,就是那个肚子鼓鼓的大石球,凿有5个圆圆的洞口,饰有浮雕——中秋赏月时,蜡烛和桃花纸就是放在这个部分的。第七块是圆柱型的基座。第八块是覆莲图案的基座。

    石塔之下,是比圆台面还要大一点的大型石质圆基座,基本齐平水面。“它跟石塔是同心圆。”都教授说。

    此次勘测还发现,大圆基座之下,竟然还有两块略小的方形石块。“继续从上往下数,第一块是厚30~40厘米(各塔的石块厚度不一样);第二块厚40厘米左右。”都教授说,每一座石塔都是这样的基础。

    难怪从明朝开始重新建造的这三座石塔屹立西湖多年,依旧健康挺拔。基础打扎实了,颜值才可以保持多年那么高。

    跟拱宸桥同朝代

    松木桩被圆锥形石块堆拱卫

    石砖之下,就是松木桩了。

    三潭印月水域水深大约2.7米(测量当天水面到淤泥1.7米),淤泥层深约1米,也就是说,石塔水下露出淤泥、在水中可见的部分大约1.7米高(季节不同、水流强度不同时,淤泥层的厚度会有变化),都教授通过浮潜,对这部分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水下基础勘测。

    “松木富含树胶油脂,在水中无氧环境下不易腐朽,所以常被古人当做水下建筑基础,能几百年屹立水中依旧坚实。”都教授说,明代建成的拱宸桥,同样用松木桩当水下基础。

    基于最少干预、保护文物的原则,此次勘测并未抽干石塔基础部分的湖水,进行全面测量。不过,西湖老船工老陈说:“西湖清淤的时候,我见到过——淤泥抽干后,湖底是硬泥,只见松木桩穿过淤泥、打入硬泥;而在硬泥之上,还铺着厚厚的石块层,裹住松木桩。”

    “石块是用来加固、拱卫松木桩的。松木桩加抛石,是明清时期常见的水下建筑方式。”都教授说,虽然此次很遗憾没能进行淤泥之下部分的精确勘测,只能用探杆的方式初步勘测,但估计石塔水下可能是跟拱宸桥下拱卫松木桩的石块层一样,石块被堆成了圆锥状,牢牢地“扶住”松木桩。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陈欣/文 龚子皓/制图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