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管排出刺鼻的污水,生活废弃物丢满河道
暗管里流出奶白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溪中。
岸边堆满各种垃圾。
杭州有“三西”:西湖、西泠印社和西溪湿地。其中西湖、西溪湿地与水有关,西溪湿地更是被称作“杭州之肾”,她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然而,住在西溪湿地附近杨家牌楼社区的居民却一直忧心忡忡:与湿地连通的杨家牌楼溪近年来饱受污染。最严重时,生活垃圾堵塞河道,生活污水直排溪中,山溪发出阵阵恶臭。
眼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杨家牌楼溪沿岸的违章建筑确实拆了不少,可是河道污染却不见有人下力气来管。这条溪流贯穿了一万八千人居住的居民区,有不少住在这里的人想知道,有关部门为什么还不抓紧治理?
日前,记者来到杨家牌楼社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探访 >>> 小溪穿过上万人居住的居民区
打开地图,杨家牌楼并不难找,它属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辖区,位于西溪路以南,与西溪湿地相邻。
网上可以查到的有关杨家牌楼的介绍大抵是这样的:原名为石人坞,是杭州城西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现作为西溪景观大道旁的主要社区,同时又是通往灵隐景区的主要观光步行区域。
既然是景区范围内的社区,那么环境应该如同龙井、虎跑等地那样:青山绿水有人家。
但事实上,当你真的来到杨家牌楼社区,多少会让人失望。
社区正入口竖着一块牌坊:“杨家牌楼”。进入社区,一条狭长的通道往南部山坳延伸,路宽大约仅容两辆小车并排通过。
路的两旁,布满了各类中低档的消费场所和小出租房,最多的是小快餐店、熟食铺,还有贩卖鱼虾、蔬菜的小摊,显得异常拥挤。
在一家卖海鲜的店铺门口,记者看到一名店主将一桶污水抬出后,直接泼到了路面的窨井上。
而一些小餐馆门口也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厨余垃圾,两名保洁员几分钟工夫就将清理出的垃圾塞满了车厢。
在杨家牌楼社区的一户人家门口,贴着有关该社区的简介:社区总面积约3.07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村民400多户、18000余人(含外来人口)的大型社区。
“路面的垃圾还能清扫干净,可是旁边那条溪流谁来管?”得知记者来意,一位居民忍不住“吐槽”。
她指的这条溪就是杨家牌楼溪,几乎与社区内仅有的两条南北主干道并行,也就是说,这条溪贯穿了这个上万人所在的居民区。
这位居民说,每天都有垃圾沿着溪流冲下来,尤其是下暴雨的时候,垃圾甚至能把下游河道堵住。
暗管排放刺鼻污水,水中随处可见生活垃圾
按照这位居民的指引,记者从杨家牌楼溪下游沿着岸边一直往上游走去,发现整条溪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
杨家牌楼溪的溪道不宽,较宽处也就四五米。近段时间,天气干燥,溪水量不大,显得有些干涸,最深处还不到成年人膝盖。
如果单从溪水来说,在水草较少的地方,水质还算清澈,溪底可以一览无余。
可在这水底下,记者看到的不是圆润的石块、畅游的鱼虾,而是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锅碗瓢盆、旧吹风机、破旧电风扇、洗衣粉包装袋、旧衣物、废纸和烂砖块等,毫不夸张地讲,在垃圾箱里能翻出的东西,这条溪流里几乎都能看得到。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垃圾带”分布还有个规律:溪的岸两边住宅越是密集,垃圾分布越是集中。
在一个废弃的桥洞下,生活垃圾也差不多堵塞了半边溪道。在这个桥洞边,记者还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暗管,管道被杂草掩盖,直通旁边的一户居民楼。
凑近一看,管道里流出来奶白色的污水,其中像是混杂了洗涤剂,气味有些刺鼻。
事实上,记者发现这里类似的暗管还有不少,直径如同拳头大小,里面流出的水缓缓进入溪中。
走到杨家牌楼溪中段附近,记者看到溪岸边堆放着大量碎砖石和锈迹斑斑的铁架。据附近居民说,这些垃圾大约是今年5月时留下的,当时社区拆除一些沿河建筑,建筑垃圾却没有清理干净,一直堆放到现在。
生活垃圾在杨家牌楼溪中随处可见。
每天从溪里捡出的垃圾,可以塞满20多个编织袋
在杨家牌楼溪上游,记者遇到了河道保洁员卢师傅。他是这条溪唯一的一名保洁员,“上任”刚刚半个月。
老卢手里的工具只有两样,钳子和一个大编织袋。记者跟着他沿河走了不到5分钟,老卢手中的大编织袋就已塞得鼓鼓囊囊,这里头有从溪中捡起的破靴子、旧书包、快餐盒还有汽车坐垫……他回到岸边走了一两百米才能找到个垃圾箱,将编织袋清空,然后继续朝下游走去。
“现在情况还算好了,前段时间下暴雨,上游不断有垃圾被冲下来,我捡都来不及捡。”老卢说。
每天早上6点,老卢就要出门,沿着溪来回走至少三趟,巡查十多公里。他粗粗算了一下,每天这样收集到的垃圾至少可以装满20多个编织袋。
在气温动辄就冲上35℃的高温天,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可更让老卢焦虑的是,即便是每天清理,垃圾总也清理不完,“很多人都是晚上偷偷把垃圾倒进溪里,你说怎么办?”
老卢告诉记者,在他之前,社区安排过好几个保洁员,但最后都走了,“真是吃不消。”而这段时间,他也有离职的打算。
其实,这条养育杨家牌楼社区几代人的“母亲河”,在老杨家牌楼人的记忆里,原先并不是这样的。
吴阿姨,41岁,杨家牌楼的“原住民”,她说当地人习惯叫它“牌楼溪”。
“大概三十多年前,我记得那时溪水很清,中游段的水舀一勺就能喝。”吴阿姨说,小时候她还常常到溪流里摸鱼摸虾玩。
后来涌入杨家牌楼的人越来越多,房子也越建越密集,溪流慢慢被污染破坏了,现在别说是喝水,连小鱼小虾也很少看到。
“说到治水,我们老百姓举双手赞成的!可杨家牌楼溪为什么还没人来下力气管一管呢?”采访期间,有不少居民提出疑问。
追问 >>> 垃圾和污水是从哪儿来的?
带着居民们的疑问,记者找到了杨家牌楼的社区主任朱荣华,他同时也是杨家牌楼溪的副河长。
朱荣华指着一张地图说,杨家牌楼溪总长2400米,其中主干道1200米,一直连通到西溪湿地。
“以前这条河非常清澈,但近些年确实出现了问题。”朱荣华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区居住人口激增,环境容量透支;二是社区的配套设施迟迟没能跟进。
“2004年,全社区的居住人口仅是5000多人,但现在,人口增加了两倍还多,其中本地居民约3000人,外来务工人员1.5万人。”朱荣华说,随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一些村民为了多赚租金,在溪流两边等地方,违章搭建出租房,而为了节约成本,这些出租房甚至没有厕所、化粪池,污水直排溪中,溪道就这么渐渐沦为“垃圾填埋场”。
另一方面,社区内的配套设施却未能与人口激增相匹配。朱荣华介绍,目前杨家牌楼溪沿岸仅有5个垃圾箱。此外,社区至今没有实现雨水污水分离排放,溪流以东只有雨污水合流的管道,而西侧唯一一条管道早已失去了使用功能。
“如果只靠人力打捞清扫显然力量太过单薄,我们希望有一天能让杨家牌楼溪恢复到三十年前的模样,这不仅关系到本地居民,也关系到西溪湿地的环境。”朱荣华坦言。配套设施为何迟迟没有跟上?
既然居住人口早已超出了环境容量,那么社区里的配套设施为何迟迟没能跟上?
记者继而又联系了杨家牌楼溪的河长——西湖区留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苏平。
对于记者的提问,徐苏平回答,包括街道层面在内,目前资金比较紧张,而前些年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今年5月,我们已经将沿河两边各4米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拆除,这些建筑是污染的主要源头,拆除面积大概是2万平方米。”徐苏平说,目前街道和区里正在制定进一步的整治方案,预计8月份实施,内容包括拆违、环境整治、景观带设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