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住在儿子买的铁皮柜里
哪怕是大中午的也舍不得吹电扇
与闷热的环境相比,他们更难忍的是对家的思念
老张中午都舍不得吹电扇。
孙君在工作。
柜族,又被称为集装箱蜗居族,他们因为住房压力而蜗居在集装箱当中,听起来多少有一点心酸。
在杭州近江集贸城的对面,有一个“秋涛路临时大型停车场”,在这个停车场的不少角落,就星星点点地生活着这样的一群“柜族”。
其实,他们和这座城市无限接近,周边就是一些大商场大卖场,还有不少现代化的住宅和写字楼;而他们又仿佛和这座城市无比遥远,仅仅一堵围墙就隔开了彼此生活的世界,落差大得让人感慨。
日复一日,这些“柜族们”就这样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活,似乎被隔离在这座城市的目光当中。又是一年高温天,住在集装箱里的他们,还好吗?
城东临时的大型停车场里
生活着一群“柜族”
近江集贸城对面的“秋涛路临时大型停车场”,规模挺大,看上去像是对闲置土地的临时利用,因此有些地方还只是一片沙石和荒草,车辆开过,就腾起一片尘灰。
停在停车场中的车辆不少,但是形色匆匆的车主们,很少有人会留意到,就在这个停车场的不少角落里,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些“集装箱”,而这些铁皮箱子,就是“柜族们”在这座城市中的家园。
每一个集装箱都装有一扇门,一个防盗窗,内部面积大约18平方米左右。箱体外围还印着小广告,有生产厂家的名字以及联系的电话号码,而且几乎都标上了“每箱每天租金6元”,看来这是目前的统一市场价。
在这些集装箱中,有一家人住的,有工友们合租的。因为面积不够用,不少家当直接就摆在了露天,比如沙发、椅子,还有做饭的灶具。
其实这样的生活,平日里也能将就着过,但是在杭城盛夏的高温下,铁皮屋里的生活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想像,他们过得还好吗?
中午12点的集装箱里闷热异常
但老张还是舍不得吹电扇
中午12点多,正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老张正坐在铁皮屋子里休息。
屋子里并排放着三张钢丝床,旁边的落地电风扇是唯一的一件家电,但是没开,老张只是偶尔拿起一把扇子扇扇风。
可是,一走进铁皮屋,记者的头上就开始猛烈地冒汗,估摸里面的温度已经接近40℃。老张却一脸淡定,似乎这个温度还没有热到他觉得要吹电扇的地步。
老张今年62岁,来自黑龙江,说话时带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他说,儿子在杭州打工已经有五六年了,他是五六个月前才来到杭州的,想帮儿子分担压力,这屋里的两张床就是父子俩睡的,还有一张床偶尔会有工友过来住。
老张找的工作就是在附近一处临时的垃圾中转站看管场地,不让人乱倒垃圾。
他挺满意这份工作,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一天一宿都是我的活儿”,因为要守一天,他也从来没去过旁边的商场超市纳凉。
说到这个集装箱的时候,老张眼里闪过一道光。他说,这个铁皮箱不是租来的,是他儿子买来的,花了多少钱已经记不清了。那一刻,记者感觉到老张是有一种“自豪感”的,因为儿子在这座城市里买了“房子”。
老张告诉记者,其实在这里住着住着也就习惯了,“就是夏天热了一点,蚊子多了一点,身上经常被咬起一个又一个大包,点蚊香都挡不住。洗澡也不太方便,只能用脸盆去接点水,然后端回来简单冲洗一下。”
和老张聊了一会儿天,很少听到他抱怨。他说,只要有活干,就会继续留着,没活干只能回家,“热就热点儿呗,挣钱当然是辛苦的,哪里去找冷不着又热不着的好地方啊。咱又没有别的技术,能赚点生活费挺好的了。”
铁皮屋外堆着放不下的小家具。
杨师傅自己搭的铁皮厨房。
女儿来杭过暑假
杨师傅咬咬牙买了台空调
和很多“柜族”相比,杨师傅的生活条件算是不错的,他和老婆女儿三个人都住在这个集装箱里,其乐融融。
昨天中午,他们一家人刚吃完午饭,老婆在忙前忙后地收拾,女儿也懂事地帮着洗碗。也许因为有女主人在,屋里虽然拥挤,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两张床、一张沙发、一张书桌,摆放得简单又整齐。
杨师傅来自衢州江山,半年前,他和妻子来到杭州打工,当时也曾想过在周边租个房子住,但后来发现,租价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范围,于是决定租一个集装箱来住。
集装箱刚送来的时候,除了门和窗,就是一个空壳子。后来杨师傅从停车场的总电箱那里拉了一根电线到自己家中,于是这个家才算通上了电。自来水管也是杨师傅亲自动手,从停车场的总水管那里接过来的,一根皮质的软管一路绵延到铁皮箱旁边。杨师傅还在屋子里搭了一个水池,满足一家人洗衣做饭。
“这些水管电线都固定得很牢,刮大风都不会吹掉的。”杨师傅说。
在改装完这些后,杨师傅还在自己的集装箱门口用铁皮搭建起了一个小厨房,这样做饭吃饭就不用露天了。不过,在这样高温天气下,厨房内的气温高得难以忍受,杨师傅特别提醒,不要碰到厨房的铁皮,“很容易烫伤的。”
杨师傅的女儿今年12岁,在老家上学,也是暑假飞来和父母团聚的“小候鸟”。因为心疼女儿,杨师傅狠狠心,装了一台空调,可以让孩子过得舒服一点。
不过,这么疼女儿的杨师傅因为太忙,一直没有时间陪女儿在杭州好好地玩一玩。女儿小杨显然很懂事,乖巧地说,“我只希望读书好一点,将来想当医生,可以给爸爸妈妈看病。”
与闷热的环境比起来
更难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
和别人或租或买的集装箱不同,孙君说,他的集装箱几乎不用花钱,是自己亲手搭起来的。
的确,记者发现,孙君住的这个集装箱,看起来的确要简陋不少,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而且没有窗户。就算是大中午,望进去里面也很昏暗,而且箱体的密封性也不太好。
屋子里除了一张床,也摆不下其他家具了。床上床下都堆满了东西,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异味。
孙君说,他是东北人,来杭州才三个月,主要工作就是开铲车。他每天上班的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候一天干六七个小时,忙的时候超过20个小时也有。
在这样的集装箱里面居住,孙君表示他已经习惯了,“反正平时都要干活,也就晚上睡一下,不挑。”
孙君说,住在这里水费电费都不便宜,水费差不多4元左右一吨,电费也要1元多一度,所以平常他都会省着用,碰上这么热的天气,这两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不过孙君很高兴地说,这两笔费都由他的老板报销,对于这样的福利,孙君很是满意。
孙君是一个人在杭州,老婆和孩子都在东北老家,他一年最多也就回去两三回。问他会不会接老婆和孩子来杭州,他摇摇头,“过来一趟车费太贵了,而且来了这里也没法住啊。”
跟闷热不透气的居住环境比起来,孙君说其实更难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想他们的时候,他会往老家打个电话,一般隔三五天打一次,“虽然一个电话每分钟只要1毛5,但天天打也是吃不消的。每次就说个三五分钟,主要问问家里状况,孩子身体怎么样。”
孙君说,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身上,“咱今天打拼不就是为了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