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冷气逼人,不少人被“赶”到了洞外
“一般都是我第一个到,晚上也是我最后一个走。”虞阿姨告诉记者,在这里认识了不少小姐妹,每天聊聊天、打打牌、织织毛衣,很开心。
“以前, 都喜欢呆在洞里,哪儿凉快就喜欢往哪儿钻。可连续呆了几天后,就感觉关节有点痛,有时还会胸闷头晕。”虞阿姨说。
现在虞阿姨通常都选择靠近洞口的位置。“越往里面越冷,靠近洞口空气好一些,也不太潮湿。”
在宝石山下四弄19号的宝麓山庄防空洞内,两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这里地面比较潮湿,洞内四周还挂着一滴滴水珠。
前来纳凉的陈大伯偶尔来这里坐坐。“这里地面太潮湿了,有时候凳子坐下去还要垫张报纸,关节不好的不愿常来。”
健康提醒
里外温差大要随时增减衣服
也许大家觉得来防空洞本来就是图个凉快,比起外面的高温,宁可受点冻。“再冷也没冬天冷。”在馒头山坑道纳凉点享受凉意的杨先生说。
不过,省新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医师王新昌建议大家,纳凉的时候不妨多带件衣服,出入防空洞,衣服也要随时增减。
“夏天室外温度高,我们的毛孔都处于打开状态,一进防空洞毛孔马上闭住了,反而更容易中暑。”他建议,在防空洞里,尽量避免四肢关节裸露在外面,尤其是老年人御寒防暑能力较差。年纪大的人,本来阳气就不足,不适当排汗的话对身体不好。
中风高危人群慎入防空洞
王新昌说,像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高尿酸血症的人都是中风高危人群,人体排汗不畅,不利于血液循环,有间接诱发中风的可能。
而且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因为气温忽高忽低而导致血糖、血压起伏,病情变化多端。
夏季温度较高,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而扩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小,同时人在夏季又容易出汗,血管内的水分相应减少,血压自然会降下来。
当人从炎热的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防空洞时,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心率失常、血压升高,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导致头晕胸闷,严重的会引发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空气流动性差不宜在洞内久留
外面虽然热,但是空气流动性比防空洞里好,所以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果在防空洞里待久了,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和小朋友要格外注意。
“防空洞里含氧量低,时间久了会昏昏欲睡。”王新昌建议,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走出洞外活动一下。而对于在防空洞里吃午饭或者晚饭的市民,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出现腹痛、腹泻等肠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