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织就,“一段思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7-10 06:35   

曾为我国拿下国际博览会金奖的人不在了

曾见证这段历史的小福清巷也不在了

唯有一幅织锦《平湖秋月》,依旧诉说着—— 百年织就,“一段思愁”

老宅,老人,老照片。

织锦《平湖秋月》。

小福清巷,这是个已经在杭州地图上消失的地名。1997年以前,这条巷子大约就在如今的嘉德广场东边。随着城市发展,青春坊小区出现了,而小福清巷消失了。

相传,这条小巷里也曾住过些有头有脸的人,其中最有来头的那位,如今还跪在岳飞墓前,他就是在《宋史》中被列入《奸佞传》的万俟卨。

不过,今天我们并不是要还原那段动荡而黑暗的历史,反而要说一个关于丝绸和创业的励志故事。

白手起家,顶着国难掘到“第一桶金”

袁南安,大部分杭州人都已不知道他是谁。的确,老先生名震海外那会儿,距离我们的时代已经有很长年月了。

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那一年,袁南安13岁。虽然母亲是杭州人,袁南安从小却住在绍兴,若不是为了寻找战乱中不知去向的父亲,他或许不会费尽周折来到杭州,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

清末,杭州的丝织业就和如今的电商一样兴盛。长到20岁的袁南安,初出茅庐的第一份工作就选择投身丝织业。他在知足亭办了一个小作坊,靠手拉织机织出绸缎,再卖给绸缎庄维持生计。知足亭本在如今建国北路潮鸣寺巷附近,可惜已被拆除了。

几年后,生意转好,袁南安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不光雇了工人,还将自己的绸缎销往上海,将自己的牌子打了出去——袁震和。

但大家也知道,那会儿的时局说变就变。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全国各行各业均遭重创,丝织业也未能幸免。许多小本经营的丝织厂都禁不住压力倒闭。但袁南安却看准了时机,凭借丰厚资金,大量囤积跌价的绸缎和土丝,为日后自己的绸庄打下了扎实的底子。

小福清巷飞出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金奖

1909年,溥仪当上了皇帝,改年号为宣统。那时节,袁南安的家产已经相当可观,便买下了小福清巷的地皮,把家和厂子都搬了过去。当时的袁家大宅共有四处房子,有天井、有厢房、有院子,整个袁氏家族都生活在了一起。

袁震和绸庄在当时本已规模不小,又经过几年得法经营,发展势头更猛了。到1913年,工厂里已经有180台织机,每年营业额高达七八十万银圆。更牛的是,袁震和绸庄不仅生产量大,绸缎的质量还过硬,连同行都不得不给老袁家点个赞。

生意越做越大,也越做越远。除了杭州和上海,袁南安还把分号开到了国内其他地方,比如汉口、天津、青岛、哈尔滨等,他琢磨着,要让中国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袁震和的招牌。

另一方面,袁南安还着手产业升级,不再单一生产绸缎,而是尝试生产手制丝绸织锦。终于,在民国初年,袁震和绸庄首次织出了织锦“西湖十景”。

1917年,袁南安终于在世界舞台上亮出了自家的招牌。当时的民国政府为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把袁震和丝织厂(当时绸庄已更名)的“西湖十景”织锦选送了出去。结果,“西湖十景”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西湖也第一次以这种写意的形式出现在了国际视野中。

一件陪嫁衣

竟与慈禧太后“撞衫”了

一晃百年岁月,老宅不在了,连小福清巷也堙没在现代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百年来,袁家的后人也都天各一方,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毕竟是名震一时的丝织业巨头,袁氏家族留存下来的文物仍然能佐证老祖宗当年的辉煌。2005年,袁家的后人将曾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获金奖的织锦“西湖十景”唯一留存下来的一幅藏品《平湖秋月》(其余9幅在战乱中失却),捐赠给了刚开馆的杭州西湖博物馆。2008年,袁南安第四代后人方敏敏女士将自己外婆的陪嫁衣服也捐赠了出来。

“那件衣服原本是一件大襟的,整个领子就是一枝花。后来经过研究,那原来就是袁震和的天鹅绒织法。”方女士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杭州档案馆了解到,原来,“一枝花”竟然还是慈禧太后的最爱。衣服虽然捐了,但方女士仍很想弄明白,袁氏的绸缎,是不是也曾穿在了清朝皇亲贵族的身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方太湖石墓志铭证实了,袁南安曾是“清封朝议大夫”,官拜四品。这是不是能说明,袁南安有向清室进贡衣物的可能呢?而慈禧太后最爱的“一枝花”的确为袁氏特殊织法织就,是不是也能说明袁南安曾是当时只手遮天的“老佛爷”的“御用织造”呢?

方女士很想把这事情弄明白,只是不知谁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如今,袁氏百年织造之名已鲜有耳闻,留给袁氏后人的不再是织机上那一缎缎亮丽的丝绸,而只是记忆中那一段段淡淡的思愁了吧……

你的老照片和故事,快来讲给我们听

你的老城故事在哪里呢?

不管它藏在你脑中,还是在相片里,快来告诉我们吧!让我们一起找寻这段珍贵的城市记忆。

“老城记忆——故事”报名方式:将你的故事写给我们,字数不限,可以电子版也可以手写,请在文章后留下你的

姓名与联系方式。

“老城记忆——老照片”报名方式:将你的老照片(必须是黑白照)扫描或翻拍一份给我们,并要附带照片的说明。

邮箱:yxhb2015@126.com。

邮寄地址:杭州上城区粮道山18号杭州博物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