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再险,也要找到9位失联群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6-25 06:38   

后葛村里,随处可见倒塌的电线杆。记者 黄洪连 摄

救援第一小分队行走在坍塌公路的边缘。

记者 黄洪连 摄 六位伐木工人刚从山上归来。记者 李维和 摄

万幸!安全,安全,他们都安全!

短时突降暴雨,山洪一泻而下,山下数个村落告急……前天晚上,临安昌化等地发生小流域山洪。

根据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副省长黄旭明,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省市领导指示要求,杭州市副市长戚哮虎赴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临安市委书记张振丰、市长王敏牵头召集分管市领导和相关镇、部门,在昌化镇召开紧急工作部署会,分析研判险情,成立抢险工作组、救援专家组和应急工作组,全力以赴抓好抢险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抢险人员600余人,其中消防、公安、武警、国土、交通、供电、通信等专业救灾力量210余人,民兵预备役230人,镇村两级干部和受灾群众全面投入抗灾自救。

临安市昌化镇后葛村,作为此次临安遭受山洪最严重的村之一,昨天凌晨传来最揪心的消息:9位群众失联!昨天凌晨4点20分,记者紧随救援队伍出发,徒步15公里,亲历搜救。

公路坍塌通讯中断 夜间搜寻陷入巨大困难

在降雨之初,山洪倾泻下来的“壮观”场景还引发村民的惊叹,直到有人用手机录下一段段视频:水声隆隆,路边汽车被山洪直接冲进河床,漂流气垫船挣脱开缰绳,从远在几公里外的上游漂到下游……人们意识到情势严峻。

起初,信息还能传递出来:昌化镇的联盟村、后葛村及太阳镇的谢家桥村等地发生山洪,部分公路坍塌……不过,消息很快沉寂了,因为山洪所到之处,通信基站也被破坏殆尽,受灾村庄处于通信中断状态。

6月24日凌晨1点多,本报记者赶至昌化。

在通往该镇联盟村的02省道上,多辆汽车被山洪冲刷进农田。一车又一车的应急小分队停下车,齐声吆喝,将暴雨后从山上滚下的落石推进溪流,打通道路。随着联良线道路破坏程度的加剧,记者的手机信号也渐弱至无。

凌晨1时20分,联良线路边的后葛村村委会驻所,大楼一片漆黑,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头顶探险灯,进进出出。

现场救援指挥人员告知记者:前方进村道路已经完全损毁,傍晚已经出发的救援人员迄今还没返回村委会救援指挥部,整个后葛村通信中断,夜间救援陷入巨大困难,一切状况未明……

一边是山洪湍流急下,一边是救援指挥部的彻夜繁忙。

得知9人失联 村干部一夜未眠

后葛村,是良源村、二村等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来。而在良源村、二村等原本的村庄里,又分布了很多自然村落小组。村支书吴建龙,前天下午5点时打算下班回昌化。不料,此时暴雨越下越大,他接到小组长电话报告,说很多沿溪居民家已经开始浸水。吴建龙急了,赶紧调转车头,往事发地山脚小组开。

昨天凌晨2点多,记者在村委会大楼遇见吴建龙时,他一身泥巴,和同事们刚刚兵分两路翻山回来。

尽管一身疲惫,但他仍然把带回来的一些好消息和“坏消息”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几个自然村的村民问题都不大,没有伤亡报告。但有9个人到我们离开时还是失联状态。”

镇村干部们走访得知:6位伐木工人在山上伐木,山洪暴发后,老板联系不上他们了;1位打工下班骑摩托车的村民许金明,直到天黑都没到家,经过的正是路桥坍塌、山洪施虐的一带;当晚去村内一处水电站值班的一男一女,也与家属失联,而水电站正在迎接洪峰的到来……

结合这些靠腿跑出来的最新消息,指挥部拟定了救援方案:天蒙蒙亮就立即出发,救援人员分2队行动,分别搜寻6位伐木工和3位失联村民。

指挥部敲定的是4点20分!

仅两个小时后就再次出发,吴建龙这一晚彻夜未眠。

凌晨4点20分,出发! 走着走着路没了

4点一过,等待集结的救援人员陆续到来:从村委会水泥地上翻身的特勤队员,从工作车里靠了会儿还没睡着的森林消防队员,压根就没合眼坐在村口小卖部的城管行政执法队员……

4点20分,集合完毕。本报记者亦兵分两路,分别跟随两组救援小分队。

天色逐渐亮起,这时记者才发现,山洪的破坏力远超想象。

沿着联良线向北没多久,道路即被封锁。进入一看,前方的路,路基几乎只剩一半,另一半已被山洪冲刷后降到河床位置,淹没进咆哮如雷的滚滚泥水中。

走着走着,前方居然变成了溪流的整个河床。村支书吴建龙摇头说:“整条马路都沉下去了!”

一路上,洪水不断“标榜”着自己在数小时前摧枯拉朽的破坏力:扭成麻花状的金属护栏、摔得四分五裂的电线杆、分崩离析的水管、电缆,踪影全无的桥梁,被掏空得只剩下一肩之宽的公路,不时坍塌的山体……多数时候,搜救队员不得不在湍急的溪流边手拉着手“抱团走”,或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踉跄前行。

5点50分,当救援人员搜寻走到山脚小组的上游时,救援计划被迫改变:在这里,公路彻底被山洪断成长达30米的河床,两侧无任何山岩可攀附步行通过。

第一小分队的搜寻目标,是更上游的村落和水电站。

村民指路说,现在只能翻山头走废弃山路了。

第一路捷报:确认3位失联人员安全

救援第一小分队刚要上山时,山上下来一行5人,拄着木杖,这批村民正是村民组长王亚军带着去搜寻许金明的。许金明在哪?住山脚的弟弟许金根,前天傍晚目睹哥哥骑着摩托车,从村前这条路,沿着溪流向上往屋上村开。可傍晚7点多,洪水凶猛,家人却还没等到许金明。于是,老王带领老许的亲戚,翻山越岭去找老许。他们足足花了6个小时往返,但在屋上村得到的消息是,老许还是没回家。

第一小分队得知这个线索后,决定改变搜寻方案:内部再临时划分成2组,一组去稍近的一个小村落,看老许是否借宿他人家;另一组则继续翻山去水电站,那里还有失联的值班人员。

救援第一小分队的29位队员,翻越了两座山头后,开始分道各自前进。

记者仍然选择跟其中的第一小组,去搜寻水电站值班人员。

雨后的昌化,山林里闷热潮湿,蚊虫叮咬。山路陡峭,好几段路,左侧竟是悬崖,而石板仅一肩宽。更多时候,连石板都没有,只是村民踩出来的一条便道而已。

登山的脚步不停歇,为的是争分夺秒。

6点50分,记者跟随第一小组抵达后葛村火山组1号。组长王玉书听说镇村干部和民警带队来搜寻失联人员,赶紧来接应。

“你们要找的水电站2个值班人员胡永辉、盛玉英,就是我们小组的,我今天凌晨已经去过了,他们都好!”王玉书笑着说,“家属说联系不上,我也急啊,夜里来去翻了6个多小时的山,到水电站外面时看到桥冲垮了,我大声喊他们,他们有呼应,说人都安全。”

救援队员们松了口气!

7点多,队员们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来好消息:第二小组在山间一个村落里,找到了失联的许金明!“他看雨下那么大,就躲到了山上,天亮后回到村民家借宿,手机没信号,所以没法报平安。”

第一小分队成功完成任务!队员们紧张又凝重的脸色,终于有了些许笑容。

第二路捷报:6名伐木工人安全

另一路记者跟随的救援第二小分队,搜寻的是失联的6名伐木工人。

记者注意到,有一名中年男人,个子不高,但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中年男子叫汤志远,昌化本地人,做木材生意。救援队要寻找的6个伐木工人,就是在他手下工作的。

进山的这路实在不算好走。本就不宽的乡村山路,常常被倒落的高压电线拦住去路,一抱多粗的大树也被拦腰折断,横七竖八躺在山路边缘;更别说那些柏油马路,如同发生地震一样,大块大块被掀了起来。稍有不慎,就有摔进洪流的危险。攀爬、跳跃、涉水,大家几乎用上了所有野外徒步的技能。

“最近一次联系伐木工人是什么时候?”记者问汤志远。

“(23日)下午五点多,我听说山洪暴发了,就知道这6个工人肯定有危险。这时候连续几个电话再拨出去,要么关机,要么无法接通,我就有些慌了。”汤志远说。

几位住在半山腰的村民用方言告知,再往前的二村“路很不好走,都被泥石流冲断了”、“路断了,要贴着石壁挪过去”……

“再难走,也要继续走。”几位年轻人语气坚定。

一路跋涉至早晨6点多,通往二村深处的山路被冲下来的泥土彻底堵住。几位民警小伙先踩了踩泥土的松实,确定安全后,两手攀着竹子,吃力地翻过土坡。

事情迎来了转机。救援队翻过土坡后不久,便传来伐木工人安全的消息。

又继续跋涉了两小时,昨天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终于在后葛村见到了这6位被困多时的伐木工人:三男三女,其中一位是拄着拐杖的70岁老人,他们都来自贵州遵义。

“他们没想到暴雨会来得这么猛……生活用品都已经被冲走了,只能穿着衣服原地待了一晚上。早上看情况好了一些,遇到了巡山的人,报了平安。”一位工人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管光前 黄洪连 李维和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