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老牌创意园LOFT49的最中间,有一幢带天线的三层水泥小楼。沿着那个年代的水泥消防楼梯走到三楼,就是李群的工作室,他每天在这里敲敲打打,是一位银匠。
因为学的是首饰设计,工作前几年,李群的作品基本都是饰品。直到两年前的一天,一位友人带了一盏日本购得的银茶托找他仿制,让他找到了创作的新方向。由此李群开始了实用器的制作,而且,他显然更喜欢这类创作。“工匠不是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要用起来才有意义。”
在李群的工作室里一角,摆着一张大木桌,从左往右,满满当当列着这几年他做的各类银制茶具。荷叶形、葫芦形、椭圆形、说不出什么形……越往右边,作品的形状也变得随意。而这一变化,也正好暗合了李群的设计风格变迁,由具象转向写意。
“很多银器的设计总是做得特别光滑,纹样很复杂,各种装饰也是眼花缭乱。但是这些人工的痕迹其实是掩饰了自然的美。装饰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简单、质朴的设计让人叫好。”
出于对自然美的坚持,李群会利用大自然的纹路来修饰他作品的表面。一把放了10几年,锈蚀得凹凸不平的锤子,一块河边捡来的砾石,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为此,他还创造了独特的加工工艺,称之为“石打出”。
“到河边拣上两块卵石,一块做底,将银片盖在上面。另一块当锤,使劲敲。当银片被敲打至包住下面这块石头的时候,两面也就自然印下了水流在石头上的刻痕。取下来,稍作修整,一个茶刀则完成了。”
“机器是准确的,手工会有失误。但是,你首饰这样一个失误,那样一个失误,有时候却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设计得越多拘束越多,放开手脚反而能获得不一样的东西。”
这样的意外性,在李群的作品中常常能够发现。一块因为有杂质而熔炼得坑坑洼洼的银锭,补上几刀,就成了绝美的摆件。测量失误导致茶刀手柄过短,没事,再接上一段,还得是横着接,像树杈一样,又别致又好用。裁切下来的银片边角料,画上几条线,用旧锤子随着料的形状直接敲打成器。
在李群看来,这才是好的作品,是匠心和灵性的统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