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水果蔬菜类、肉类、蛋类、海鲜类等厨余垃圾,自己动动手,就可制作成有机肥料。杭州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的26位居民,这几天不仅拿到了一套堆肥工具,还从专家那里听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教他们将厨余垃圾变成不臭的绿色有机肥料。
这个课程是之前在清波街道正式启动的“实现社区废弃物综合治理及绿化种植试点项目”的一部分。其开课频率为每2周左右一次,从3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底。别看是社区的一项小活动,这个项目的来头可不小哦——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的中国小额赠款项目,由“绿色浙江”环保公益组织负责实施。
活动将以举办培训班、跳蚤市场等形式,由专家向参与的80户居民面对面地传授技能,不仅教你充分发挥废旧衣物、废纸、废瓶罐、废家电、废家具、废轮胎和厨余垃圾这七大类垃圾的“第二春”,还教授你如何利用家庭闲置场地堆肥、种菜,建立“社区农场”。
“社区农场”建设将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模式,街道安排一块场地让居民集中种植,同时鼓励大家利用屋顶、阳台等闲置场地,挖掘出这些犄角旮旯的潜力。
“绿色浙江”该项目的负责人王玲告诉钱报记者,他们之所以在清波街道实施这个项目,是因为去年11月份曾和该街道有过合作,当时清波街道购买过他们的社区环保项目,作为社区服务的有机补充。
作为首批参与者,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套堆肥套装,包括一个9升容量的厨余发酵堆肥桶、一把短柄土耙、一袋发酵菌。
有了这套装置,居民只需将家中的水果蔬菜类、肉类、蛋类、海鲜类等厨余垃圾滤干水分后倒入堆肥桶内,每1千克厨余垃圾撒上50~100克菌糠,再搅拌均匀并压实。等到厨余垃圾基本分解完的时候,体积就减了一半,这些固体分解物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加到土壤中。而堆肥桶底部的隔层中则是分解出的液体,也可以分离出来,作为养料给植物浇灌。这种操作简单、发酵过程没有恶臭的堆肥方式十分便利,夏天只需要4到6周就能发酵成功。
“厨余垃圾桶自主处理机制以及屋顶绿化项目一经建成,就可以持续运转,不但能就地处理厨余垃圾,还可以将社区屋顶绿化及种植中用不掉的多余有机肥给有机农场,形成良性循环。”王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