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 清河坊历史街区靠什么吸引南来北往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5-07 07:27   

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遗产和老街风韵

却也受到旅游特色街“同质化”现状的困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热闹的吴山脚下,满街的红灯笼一盏一盏亮起来。

市民张大伯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走在路上,这一天,他照旧要去清河坊历史街散散步,顺便买点老伴喜欢吃的龙须糖。

作为老杭州,张大伯对清河坊历史街区有种特殊的情结,甚至于因为来的次数多了,他对于街上的店铺都已是了如指掌,一开口便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最常去的就是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即使不买药,也喜欢去坐坐,那沁心润肺的中药味,闻着特别有味道。有亲戚朋友来杭州,要想看老底子的民间手艺了,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这儿,捏泥人、拉大片、老旧皮影戏台、草编……老底子的味道,要啥有啥。”

在杭州,像张大伯这样的老杭州并不在少数,而每天穿梭如织的人流中,更多的则是来自不同国家、地域的游客。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1800万左右的人次到此游玩,营业额达21个亿。在旅游休闲特色街遍地开花的时代,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靠什么吸引熙熙攘攘的南来北往客?

历史

这儿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

历史街区开街十多年 已成为杭州一张金名片

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吴山脚下,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早在800多年前,这儿就是当时的商业、文化中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

2000年初,清河坊历史街区一期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同年4月,市政府作出批复,将河坊街、大井巷一带正式定名为“清河坊历史街区”。

2001年10月,清河坊正式开街,街区除保留区内著名的老字号外,以招租、联营等形式,引入商家经营中医药、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等符合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

通过十几年的开发、培育,如今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已经成为杭州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先后被授予“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华老字号第一街”,成功创建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并于2007年初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人流量和营业额基本都是逐年递增,拿去年和前年来说,虽然人流量都在1800万人次左右,但去年的营业额达到了21个亿,明显比前年多不少。”杭州清河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孙仲杰介绍,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上各种业态的商户共有200多家,其中以老字号、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店铺居多。相比一些商铺更迭频繁的特色街,十余年来,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店铺虽然也有易主,但运营还算稳定。

现状

工作日的街区人气依旧很旺 虽然存在同质化现象

不过依然是不少游客来杭必玩之地

上午11时左右,记者来到了清河坊历史街区。虽说是工作日,但正处杭州的旅游旺季,街上人气很旺,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游人熙熙攘攘。

小张来自永康,这次趁着年休,她和男朋友一同慕名来杭州玩,第一站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我网上查了一下,说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游玩必去的地方之一。”

不过,一圈逛下来,小张觉得卖相同东西的店铺太多了一点。“感觉有些同质化,卖丝绸的店铺吧,一条街上不止三家。”小张说,除了同质化,街上不少零售店都显得几分“小家子气”,一些小吃和小商品放在其它小巷里还行,放在杭州大名鼎鼎的特色街,显得有些不搭调了。

一家经营民族工艺品的店员告诉记者,其实店里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主要是这个地方人流量大,有杭州特色的工艺品卖得比较好。”该店员说,不过进店的客人中,看的人明显比买的人要多得多。“可能现在的人旅游喜欢轻装上阵,带着东西嫌累赘,也有些人觉得有些东西其它地方或网上都有,也不想在旅游景点买。”

同质化的问题同样困扰其它小商户。一位经营龙须糖的老板告诉记者,因为卖同个商品的店铺多了,经营户之间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卖同样的产品,分流了顾客,生意肯定要打折。再加上一些卖同类商品的店铺之间仅仅是隔了几米,逛完一家又一家,游客看看也觉得厌了。”这位老板觉得,管委会应该更合理地布局街区的业态。

不过,采访中,也有不少游客表示,到清河坊不虚此行。“主要是感受氛围,虽然明知有些东西并不是杭州独一无二的,但是那种氛围却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个例

百年老字号一年单店营业额近3亿

多年来民间手工艺人生意一直四平八稳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管是游客还是市民,大家来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主要目的还是想一睹古街韵味,说得简单点,是奔着杭州特色来的。

工作日的午后,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店内人流不断,一个放满中药的柜台前围了不少人。一看,原来是工作人员正在用戥子帮顾客抓中药。

“对于老店来说,体验的要求非常高,中药是要面对面看着你抓才放心的。”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张永胜告诉记者,位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胡庆余堂总店一百多年来都坚持老传统,也正因为如此,全国许许多多的人都会慕名前来,“不管是来看病,还是来做学问,每年来总店的人次超过100万。”张永胜说,去年光单店的营业额就近3亿元。

而在这里,除了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外,与之并驾齐驱的另一“瑰宝”——民间手工艺人,也为古街增添了不少独有的韵味。

走入清河坊历史街区中段,一个名为“草人桥”的摊位引来游人们纷纷驻足,在这个摊位上,摆放着猫头鹰、恐龙、猫、昆虫等十几种栩栩如生的手工草编动物形象。

摊主是一名40岁出头的中年男子,名叫王力,他是管委会引进的第一批民间手工艺人。十几年来,在这个不足一平方米的摊位上,通过自己的巧手,王力每天都在为过往的游人表演这项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民间技艺。

据了解,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上,像王力这样扎根在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民间手工艺人有50多名。捏面人、吹糖人、草编、拉大片……他们藏身于古街里各个角落,将极富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街区以独有的韵味展现出来。

解读

管委会:在周边增加民宿等业态 让游客停留时间更长

专家:要多引入一些代表杭儿风的民俗文化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发展一直在稳步前进,但正如游客感受到的一样,同质化的问题也早已引起了管委会的关注。

“街区上房屋的产权大部分为私人所有,管委会仅掌握不到三分之一的产权。这在业态引进及把控上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孙仲杰告诉记者,虽然卖什么东西是商家对游客市场的分析判断,但如果街区上出现过多的同类型或低档次店铺,肯定会对清河坊历史街区整体形象造成影响。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进行业态过滤。按照程序,商家进驻前都要到管委会进行业态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装修入驻。”孙仲杰表示,接下去他们会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控制,“我们正在考虑制定业态准入标准及相关办法,只有整条街好了,商家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实惠’。”

孙仲杰透露,除了严控业态外,管委会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游客停留的时间更长?”

孙仲杰说,虽然每年来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游客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来街区匆匆逛一圈就走了,很少有游客能停下脚步,慢悠悠欣赏清河坊历史街区的美。

所以,接下来,管委会打算对边上的南宋御街进行业态调整,与河坊街互为补充。“我们打算增加一些时尚咖啡馆、青年旅社、民宿、经济型酒店等,这些业态带来的客人,一方面在清河坊历史街区滞留的时间会更长,另一方面或许也会给南宋御街带来更多商业机遇。”

杭州历史文化学者仲向平说,清河坊历史街区算得上是杭州最好的一条市井民俗商业街,但在保持繁荣的基础上,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管委会在对市井民风、民俗文化的选择上应该有所筛选,要适时进行调整,多引入一些代表杭儿风的民俗文化。”仲向平说,一些低俗的、不符合杭州民风的店铺应当清退,“总而言之,不能让这些店铺破坏整条街区的格调。”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作为杭州的金字招牌,清河坊历史街区还应该强化文化概念,将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以讲故事的形式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杭州老字号,了解杭州的历史文脉和市井文化。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范昱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