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开放内部卫生间完全属于自愿
不少不愿开放的单位有“难言之隐”
找不到标识,还能求助于人。可找到了地方,却还是碰壁。这样一来,所谓的“社会对外开放卫生间”,还能真正解决如厕难吗?
“社会对外开放卫生间”难道真的只是徒有形式?
记者采访了杭州市城管局市容环卫中心设施科科长周春龙。
“可能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周春龙承认,记者暗访的三家沿街单位,都属于今年新增的对外开放内部卫生间的单位,可能有些保安还不熟悉,加上物业沟通不畅,才会出现把内急的路人“拒之门外”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周春龙告诉记者,各区城管委会不定时地抽查,以后也将增加和这些单位的沟通交流,杜绝在承诺开放时间内让如厕者吃“闭门羹”的情况发生。
而对于“社会对外开放卫生间”的标识牌,周春龙说,确实有不少单位不愿意挂,“目前我们只能保证所有西湖景区周边承诺对外开放卫生间的沿街企事业单位都能挂上标识牌。有些单位是因为不美观,加上本身门口空间也不大,所以没挂上这个牌子。有些是担心挂牌后,可能会有更多市民游客来借用厕所,加大保洁负担。”
这么一来,市民找不到标识,如厕岂不是很不方便?
周春龙坦言,沿街单位对外开放内部卫生间,属于自愿行为,目前杭州没有相关法规,因此很难进行监管。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沿街单位不愿向社会开放内部卫生间。
城管委工作人员和沿街单位交流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单位不愿签下协议开放内部卫生间,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
“很多地方,你真的内急去借厕所,他们肯定会借的。但是让他们签协议挂牌,他们就不太情愿,为什么?主要是怕人一多存在安全隐患。内部卫生间毕竟不是公厕,肯定有台阶,隔间也比较小,万一有老人摔了一跤之类的事情发生,他们也是要担责任的。还有一些就是出于隐私的考虑。”周春龙说。
“像国内还有些城市,对此是有相关规定的。”周春龙告诉记者,城管委呼吁更多沿街单位能够对社会开放内部卫生间,解决“如厕难”问题,也希望杭州市能出台相关法规,支持沿街单位对社会开放内部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