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漫画
“或许是年纪渐渐大起来,现在经常会无端地想起许多小时候的事,特别是在梅花碑度过的童年时光。那时候,我们住在梅花碑72号楼上。从店的左面71号门弄走进去,过两家房客的起居间和吃饭间,再穿过71号的上楼楼梯,过一个小天井向右,走进油条店后面的木地板仓房,再沿仓房左侧一架木制楼梯上楼,又过一个房客的门,就是我和我父母及兄弟的家了,总共面积不过15平方米。不过楼下朝北有一间是两户人家共用的厨房。虽然是泥地泥墙,且光照昏暗,但这里却是我们最愿意待的地方。”
老杭州缪孔文50多岁,在他给我们“老城记忆”活动的来信中写下的上面这段话,记录着他儿时最熟悉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也成了他心中最深处的一份牵挂。
梅花碑,记载着缪先生全部的童年,而关于他的老城记忆,也得从这里说起。
有“油条味”的板壁房
昨天,记者和缪先生来到了梅花碑梅石园门口,看着平整的马路,道路两边整齐的居民楼,缪先生说,以前的样子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了。
“我经常会回来逛逛,看看梅花碑变成什么样了。城市在不断变化,老式的味道肯定是没有了,所以才更显记忆的珍贵。”
他指着梅石园东面街角的一棵大树说道:“就这棵树还在,长这么高了,老底子杭州人叫它元宝树,而其他树已经不见了。”
缪先生一边讲着马路两边曾经的样子,一边带记者来到了他曾经居住的地方——梅花碑72号,现在这个位置,已经种上了绿化,成了信余里小区的一个入口。
缪先生说,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前他家住在油条店楼上,带有“油条味”的板壁房,已经成了他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
木质的楼梯、楼板、门窗还有阁楼,木头美丽的纹理,树木特有的气味,都让住板壁房成了那个年代人特有的一种体验。缪先生说,板壁房的优点就是一点也不闷,非常透气,就算夏天没有电扇也不热。但缺点就是带有缝隙,一到冬天冷风就从缝里钻进来,同时隔音也非常差。
“由于住在油条店楼上,每天都怕楼下用火不安全。我父亲告诉我,有一次我母亲刚给我和其他兄弟洗好澡,突然就听到楼下说油锅烧起来了。这下可把我爸吓坏了,他用凉席卷起我们几个就往楼下跑,后来啊,我家楼板上因此留下了好几个被烧焦的洞。”
而因为隔音问题,缪先生记得,“每年考试完父母如果听到成绩不好,肯定免不了一阵骂,这时候全部邻居肯定都听到啦,可丢脸了。”
就这样,在梅花碑72号的板壁房中,缪先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个小小的天地,却因为这股特殊的“油条味”与“家味”,成了他如今最怀念的地方。
弄堂里的惬意时光
回忆起以前家附近的地名,缪先生开口就是一长串,正兴馆、红星剧院、清泰浴室、信余里。再远些,还有望江门、城站、羊坝头、清河坊、鼓楼……跑得远的话,父母都不放心,小伢儿只能在自己家附近玩。于是,在梅花碑这片小土地上,缪先生和他的伙伴们就这样撒开腿,跑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
“小时候,好玩的事情有好多。”那时他们会去城郊络麻地里捉蟋蟀,当时他们总认为抓不到的蟋蟀是最大的。他们还会去长桥和花港观鱼摸螺蛳和虾。“刚刚钓上来的虾,掐头去尾塞进嘴里,那个真当叫一个鲜。”
老城的夏天,是缪先生最喜欢的季节。“太阳下山后,大人们会在吃夜饭之前把竹榻儿、竹椅子、板凳儿、活动的桌子都搬到家门口人行道上,再到井里去拎几桶水,倒在人行道和桌椅板凳上,过一歇就把烧好的霉干菜焐肉、黄蚬儿、笋干蛋花汤和杨梅烧酒端出来,大人们小酒咪咪,芭蕉扇子摇摇,谈天说地,等我们小孩子把饭吃好了,隔壁的故事叔叔就开讲他的故事了。”
于是,夏夜在欢声笑语中开始,在甜蜜的睡梦中结束,弄堂里的惬意时光,成了记忆深处最美好的留存。
你的故事,也来讲给我们听听吧
老城的记忆藏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对于老缪来说,这段记忆的代名词是梅花碑,而对于你来说,又可能是另一处具有特殊含义的地方。
那么,你的老城故事在哪里呢?
不管它藏在你脑中,还是在相片里,快来告诉我们吧!让我们一起找寻,这段珍贵的城市记忆。
活动截止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老城记忆——故事”报名方式:将你的故事写给我们,字数不限,可以电子版也可以手写,请在文章后留下你的姓名与联系方式。
“老城记忆——老照片”报名方式:将你的老照片(必须是黑白照)扫描或翻拍一份给我们,并要附带照片的说明。
邮箱:yxhb2015@126.com。
邮寄地址:杭州上城区粮道山18号杭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