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个体户改头换面,成为“一人有限公司”
鼓励创新的另一面是宽容失败,你做得到吗?欢迎参与城市通和杭报在线调查
4月7日,寒风冷雨,但依然挡不住人们的创业热情。西湖区行政服务中心4楼的工商注册登记处,所有的登记受理台前都是人,下午的号子早已拿光。咨询台的小程说,每天要接待100人,他们大多来咨询关于企业注册登记的流程。
这样的“繁荣景象”,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西湖分局企业科科长肖丞告诉我,现在创业者从递交完整的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最快的只要一天,正常的三到五天里可以完成。
在杭州另一个热门创业地滨江区,去年新设立登记的5266家企业中,注册资本在200万以下的小微型企业4073家,占新登记企业数的77.35%。
“水果好贵”引发的创业热情
刘浩、曹魏和李光都是浙大在读研究生,他们另一个身份,是杭州旋悦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伙人,这家成立于去年5月的小型创业公司,寄托了他们几个人简单的生活理想和强烈的创业热情。
打开微信,进入他们的微店“必果”,里面摆满了各色水果,色彩、排列的组合,让我想起那款很Q的游戏“水果老虎机”。家住在滨江区的居民,都可以享受这项水果送货上门的服务。
“你们几个特别爱吃水果吗?”我问他们。
“不,我的女朋友特别爱吃水果。”刘浩笑了。
他们发现,杭州人对水果情有独钟,市场很大,他们估计,每年可达60亿元。基于这个念头,他们想把买水果这件事情变得轻松一点:不用到水果摊上去挑挑拣拣,不用和老板还价,就能买到便宜的水果。
经过三个月的市场调查,他们组建了团队。他们说自己是三位一体的创客,曹魏负责技术,李光负责设计,刘浩做了CEO。
创业之路不会平坦。手里没有稳定的供应商,为了选好的水果,他们每天亲自去市场挑选;为了及时送货上门,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物流队伍,但是四个月后发现成本太高,只能打住;微店界面千篇一律,他们就自己一笔笔设计,做出自己的个性店。
公司从3个人起步,最多时有四五十人,现在又回落到了十几人。
还在创业阶段,大伙儿周末都不休息。“我们已经积累了2万多的用户,目前能自负盈亏了。”更让他们兴奋的是,不到一年,已经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加盟。
现在刘浩他们的干劲更大了,他们觉得,自己这条路,至少方向是对的。
不少个体户改头换面
成为“一人有限公司”
翟女士已是二次创业,去年她在滨江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专为企业做团队影响力培训。
“开始业务不多的,因为完全是个人投资,所以只想着先把公司开起来”。翟女士告诉记者,滨江企业多,企业培训的市场比较大,自己从事心理辅导,前几年就涉足了这个领域,趁着机会好,放开手脚做一做。
当时登记注册资本时,翟女士把金额写了“5万元”。放在2014年以前,即使是小公司,起步门槛也要10万元以上,两年内资金必须到位。实行“认缴制”后,5万元就开办了公司,翟女士也算搭上了政策的“东风”。这几天,翟女士正打算去工商部门做个变更,因为公司经营得还不错,把注册资金提高到100万元,让公司有更好的形象和运营保障。她表示,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
去年上半年,严磊还是一名“个体户”,年底,他决定到工商局注册“红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一人有限公司”。
“原先对资金要求比较高,现在限制没了,肯定是开公司好,档次高了,谈生意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对方比较信任你了。”严磊说。
像他这样从“个体户”蜕变成“小公司”的,也是创业门槛降低后,许多初级创业者选择的必经之路。今年一季度,滨江区期末在册的一人有限公司有2573家,其中新设的一人有限公司261家,同比增长96.24%。
创业环境越来越棒
以前办执照折腾,现在3趟搞定
对于大众创业,社会也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
刘志英是滨江万轮创业园的招商经理,2007年开始就在园区帮助企业进行代办登记注册,也就是前期跑腿。对于申请注册流程,她再熟悉不过,感触也最深。
我问她:以前申请注册一个企业,要跑多少路?
“起码五六个地方六七个窗口,来来回回折腾过很多趟,全部弄好,再等上十几天。以前我一个人跑,没一天有空待在办公室,后来增加到三四个人,还是忙。企业是不知道的,只有我们代办的人清楚其中的劳累。”
改革后,如名称登记改革、公司住所登记放宽等扶持政策实施,现在,刘志英的工作轻松多了,到工商局一处最多跑三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等证书。部门2个人,可以把整个园区上百家企业的服务做好。不但代办人员轻松,企业也省了验资、会计发函等费用。
看看身边的创业热潮,刘志英认为,登记制度改革,确实为大众创业打开了一道门,一些创业者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都有机会去“做做看”,因为投入少,尤其对“心眼很活”的90后,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园区里的大学生企业很多,热情都很高。当然,进来的多,离开的也多。
“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创业的原动力大幅迸发。大学生创业的思维和热情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一定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基本上都选择自己开公司。”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滨江分局行政审批中心的王汀说。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滨江区,就有大学生创业企业1541家,其中2014年改革期间新设的有402家,同比增长21.08%,新增注册资本28879.5万元,同比增长了204.54%,显示大学生极高的创业热情。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目前有两个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免费场地,毕业5年内的学生创业,都能全免房租,在园区安心孵化。
该校老师叶城均这样看待如今的大学生创业:
“现在的社会包容失败,对创业的学生很宽容,失败了也没关系,不少学生对创业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创业。”
他介绍,在东方学院,设有专门的创业课程,只要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可以与专门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寻求帮助。现在,园区里不少大学生创业企业已经步入正轨,有些还小有名气了。
鼓励创新的另一面是宽容失败。在硅谷,不光是人才济济,更重要的是,从教授到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想跃跃欲试,去开创新企业,这还对不想试的人造成压力。你会宽容创业失败者吗?你觉得社会如何才能创造更好的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欢迎上城市通和杭报在线首页参与话题社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