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目前共有336处历史建筑(其中29处已上升为文保单位),它们深藏旧街小巷,记录着属于这座城市特有的记忆。今年,杭州将要保护修缮的市区历史建筑名录正式出炉,共涉及50处。
记者从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了解到,结合各区上报的修缮计划及历史建筑产权(使用)单位、产权(使用)人提交的修缮申请,最终确定了今年的修缮项目。
这50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项目包括上城区的隐庐、中山中路337号建筑等26处;下城区的浙江工农速成中学科技馆旧址等4处;西湖区的李朴园旧居等5处;拱墅区的杭州杭丝联建筑群等4处;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翁家山小学旧址等9处;以及滨江区的山下里67号等2处。
在这50处待修缮的历史建筑里,不乏“名居”。比如位于白傅路5号的隐庐,紧临着湖边邨。这个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的建筑,是一幢隐逸于高楼大厦群落中的西式花园别墅。坐北朝南,主楼为三开间三层高敞楼屋,有房间40间。房子的主楼有一条门厅大走廊,四根4米多高的爱奥尼柱支撑着立面,柱子底部还奠上了石质雕花底座。绕着房子逛上一圈,你会发现房子门厅地坪上的马赛克、顶上的天花石膏吊顶、木楼梯、以及门沿上、窗沿上的精美雕花装饰也都保存完好。
隐庐的主人,是当年国民党少将吕民贵,当年他在湖滨置地筑屋,亲自参与设计建造了这幢华丽的别墅。不过,随着时局动荡,隐庐的主人也几次更迭,曾经为英国人科登住宅。1938年8月,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局长科登因城站原管理局办公楼被日军占领,局办公处就临时设于白傅路局长官邸内。以洋治邮、“客卿”主政,洋人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的邮权,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抗战时期,这里又成为日本军官的俱乐部。一直到抗战胜利后,隐庐才回到吕民贵的手中。建国后这里和许多老宅一样,成为了“72家房客”的大杂院。
除了隐庐外,还不乏其他有故事的老宅。比如中山中路337号建筑,这幢三开间两层两坡青瓦屋顶的砖木结构建筑,曾是国民党第100军军长陈琪的旧居,后期还被租与“正大布庄”作商店之用。
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50处历史建筑修缮完成后,部分将还归原用途,还有一些将被赋予新的生命。比如隐庐将被纳入湖边邨精品酒店的一部分进行全新的规划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