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拿出18个课题招标 报名还剩最后两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3-24 06:54   

新闻导读:杭州拿出18个课题公开招标,邀请社会有识之士一块来破解新形势下杭州面临的新问题。这18个课题,可梳理归纳为7个类别。有的属于“锦上添花”型,如产城融合发展的问题;有的是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的是目前有些落后了,急需迎头赶上,百姓也十分期待解决的问题,如促进农民增收……这18份“英雄帖”里有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路、城市建设的战略和布局。

 

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下简称“决咨委”)月初的时候在省政府网、市政府门户网站上一口气发出18份“英雄帖”,为18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公开招标,邀请社会有识之士,一起来破解新形势下杭州面临的新问题(本报3月9日A04版曾作报道)。

这18个课题,可以根据今年市“两会”上,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着力抓好的“七项重点工作”,梳理归纳为7个类别。有的属于“锦上添花”型,如产城融合发展的问题;有的是具有全国共性的问题,如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有的是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的是目前有些落后了,急需迎头赶上,百姓也十分期待解决的问题,如促进农民增收……

它契合着杭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思路,围绕着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深入谋划“十三五”规划以及杭改十条、杭法十条等中心工作展开。

今天,我们请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和市决咨委,一起来梳理和分析这18份“英雄帖”,看看目前经济新常态下杭州急需破局的“关卡”是什么?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路、城市建设的战略和布局又是怎样?同时,也让有意向报名“解题”的人,通过我们的解读,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来“揭榜”。提醒大家,招标将于3月25日截止,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团队可要抓紧哦。

(一)深化改革类

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

课题:“十三五”时期杭州“后土地财政”背景下的财政增长和融资体制创新研究

市决咨委

课题1:基于“法治政府”背景下杭州市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政策重点、方式和途径研究

解读:今年的市“两会”上,法治成为一个热词。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单独成篇,并从自觉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和履行政府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彰显法治杭州建设的决心。

法治杭州建设将给杭州带来怎样的期许呢?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意义深远,在这一背景下,杭州市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政策重点、方式和途径,都会有一些新思路和新变化。

同样,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土地出让金不可能长期高位运行。要适应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落实国家财政体制各项改革举措,深化“后土地财政”时期财政增长问题研究,创新融资方式和平台,实现筹融资渠道多元化,努力破解资金难题。

相关:杭州发出18份"英雄帖"广邀有识之士出金点子


 

(二)创新驱动类

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

课题:杭州“十三五”时期打造万亿级信息产业集群对策研究

市决咨委

课题2:“十三五”期间推进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一区双城”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

课题3:推动杭州“产学研”结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

解读:根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要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其中,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主业突出的国际知名百亿级智慧产业和信息经济龙头企业,打造以万亿级智慧产业规模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群。

干“大事”,人才是关键。

杭州科技人才资源集聚,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拿城西科创区核心区块来说,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16亿元,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4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7.9亿元,财政总收入85亿元。今年,城西科创区将以建设全球创新智谷、生态首美新城为目标,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推进“一区双城”发展。

此外,杭州高校众多,围绕产业链重大核心项目和关键技术,已经建设了浙大创新研究院、华电电力科学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今后,杭州还要积极“嫁接”高校科技成果创造区域生产力,实现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经济转型的“多赢互促”。

(三)转型升级类

市决咨委

课题4: 优化杭州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打造“总部经济”高地的政策研究

课题5: 未来五年杭州打造“互联网金融之都”的政策研究

课题6: 推进杭州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研究

解读:杭州的产业,目前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虽然电子商务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但传统制造业仍然占大头。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杭州城市的发展很重要,其产业格局甚至决定着城市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

今年杭州新一轮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启动实施,同样是为了企业转型升级,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工艺设备。

在这种转型升级中,杭州选择了打造“互联网金融之都”,和上海不同,我们的最大特色是“互联网”。从2013年起,杭州在政府层面与企业阿里巴巴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最近,市政府又携手富士康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虚拟传统相结合、软件硬件相搭配的方式,打造云栖小镇,促进跨境电商“走出去”,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等。

事实上,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投入资金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做法,像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采用过,也取得了效果。

杭州未来的思考是,政府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政策方向和途径上,放在公共平台和创业环境营造上,利用多种手段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直接介入某一个新兴行业和具体的企业。

相关:杭州发出18份"英雄帖"广邀有识之士出金点子


钱江新城、之江区域,各自有什么功能定位?

(四)城市治理类

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

课题: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跟踪评估

市决咨委

课题7:落实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战略长效机制和体制研究

课题8:城市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机制研究

解读:围绕五水共治、大气污染治理、交通治堵等领域,杭州已经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物联网技术,推进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网络化、可视化、精细化,让城市变得更加“聪明”。

按照设想,杭州在智慧应用上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物联网技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让城市管理有质的飞跃。

去年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意见,着力构筑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公交、产业政策等9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重点,率先突破。如果你想投标这个课题,需要展开一系列的跟踪调查,分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提出进一步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举措等。

(五)区域统筹类

市决咨委

课题9: 打破行政体制壁垒 构建杭州“四至” 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大城 北、大城西、大江东、钱江“双城”等区 域要素合理配置机制研究

课题10:未来十年杭州之江区域“文化高地”规 划发展战略定位和前瞻性研究

课题11:未来十年杭钢搬迁后,推动杭州“大城 北振兴”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和政策 研究

解读:大城北、大城西、大江东、钱江“双城”(即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区域融合发展的理念,是促进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变,块状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点、杭州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

无论是城西未来科技城,还是转塘之江板块,杭州各个区相互之间总是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但也会受限于相互分割。比如杭钢是属于拱墅区的,但杭钢确定搬迁,也会给接壤的下城区、余杭区带来利好。因此,区县之间在公共利益、管理、资源配置上需要一起协调、统筹。

至于“课题10”,拿上海来说,目前已经在思考30年以后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了,我们杭州同样也可以放长眼光,思考未来十年城市及各区域的建设、定位。

比如,钱江新城将更多地定位在金融功能上,那么转塘、之江板块已有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宋城等优势文化资源和产业,未来从城市功能相对合理配置以及城乡辐射融合的角度看,也可以把重心放在文化功能上,这就更需要对各区块的远景进行规划和统筹了。

(六)美丽杭州类

市决咨委

课题12: “富阳撤市改区”背景下杭州打造“田 园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前瞻性研究

课题13: 杭州发展“第六产业化”,推进现代特 色农业的战略重点和对策研究

解读:“田园城市”是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理想城市理念,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城市在打造“田园山水城市”,让城市拥有田园,让山水拥抱城市。

其实,现代田园山水,除了城市与工业、城市与农村、城市与旅游等各方面全面融合外,更是一种全域全境的展现。杭州具备山、水、湿地等田园城市几乎该有的全部要素,风景疏朗有致、风格鲜明。随着富阳撤市改区,闻名天下的《富春山居图》成为了“杭州第九区”,给杭州打造“田园山水城市”又带来了更新更有特色的发展,所以提前做规划很有必要。

至于“课题13”提到的“第六产业化”的概念,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曾多次提出过。“一产+二产+三产=六产”,也就是说,“第六产业化”强调的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举个典型的例子,临安的山核桃产业,从生产,到加工,最后上网销售,三产融合成了一条龙,能让农民获得相对最大的利润。现在杭州有电子商务的优势,农业要发展,结合加工、建设销售网络是一个方向,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关:杭州发出18份"英雄帖"广邀有识之士出金点子


(七)惠民安民类

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

课题: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打造“无缝式食品监管体系”研究

市决咨委

课题14: 激活农民资产、增加我市农民财产性收 入路径研究和政策研究

解读: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和财政补贴,但政策总是有限的,现在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同样,农民的生产规模、能力、方式方法也有局限性,虽然不断挖掘,但也到了“木地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此刻,杭州也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创新政策和举措,怎么来更好地激活农民的资产,盘活他们手中的山林、宅基地等资源,唤醒“沉睡的资产”,为农民创业提供渠道。

另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除需全面研究当前杭州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外,还要深化工商、食药监体制改革成果,以最严格的标准构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食品监管体系,实现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无缝式监管,坚决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长知识:杭州智库——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它表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杭州智库——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2014年3月换届。第二届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共有57名,主要是驻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省直单位中具有较高知名度、较深专业造诣的研究人员。

决咨委委员由杭州市委市政府聘任,每届任期5年。委员分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组开展活动。主要职能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重要政策、重要规划、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

2015年,市决咨委研究课题中,既有相对超前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又有相对具体、急需破解的重点问题。

除这次抛出的14个公开招标的课题外,市决咨委还提出了“运河‘世遗’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及开发研究”等11个委托课题,分别在五个专家组里展开咨询论证;同时,制定了“杭州市根治支小河流‘黑臭现象’具体措施和办法研究”等10个高校院所合作课题;以及“杭州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研究”等8个部门合作课题。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力争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为市委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作用。

市决咨委也准备构建互动平台和渠道,欢迎关注杭州发展的广大市民和有识之士加入。联系邮箱:jczxhz@126.com。

相关:杭州发出18份"英雄帖"广邀有识之士出金点子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魏奋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这18个课题,可梳理归纳为7个类别。有的是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的是急需迎头赶上百姓期待解决的问题,如促进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