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排骨
茶香鸭
3月17日,也就是昨天,茶农们在杭州梅家坞村的茶园内进行了今年首批西湖龙井的采摘。据介绍,近两天只是少量采摘,预计再过一周就进入明前茶的大批量采摘期。
陈小香和老公郑利毫已经为此忙碌了很久。采茶工要早早联系好,炒茶的家什也要整理出来。接下去的一个月,他们将和所有杭州茶农一样,进入没日没夜的状态——或许他们还会更忙,因为家里开的山庄,也将迎来一年里最旺的生意。
与此同时,林玮和小敏正窝在青芝坞茶田中央一座小楼的三层阁楼里,悠闲地啜茶。几年前,他们开了这家以“茶田”为名的餐厅,绝大多数的时间,就躲在阁楼里喝茶。在朋友眼里,他们与其说开了一家餐厅,不如说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喝茶的地方。
这是一组有趣的对比,做茶与吃茶,农家乐遇上文艺范,只有绵延的茶山是相同的,还有,杭州人骨子里那种对茶的牵挂。
双浦不只有樱花
陈小香和郑利毫都是双浦人。这个地方不久前因为“樱花”名噪一时,甚至让人们忽略了它原本最出名的物产——九曲红梅。
这是杭州特产,西湖景区周边好几处产茶区,都有制作这种红茶的传统。陈小香和丈夫都是茶农世家,从小就侍弄惯了茶叶。两口子也曾去转塘镇做了十几年的手机生意,但终究还是选择回到村里,种茶。
陈小香口中的原因很朴实:镇上太吵了,空气也不好,老公想来想去,说总是要回来的。他们租下村里的十亩茶园,把房子改成农家乐,叫做“地和山庄”。农民觉得“地”是最亲切最靠得住的东西,“和”则是最幸福的事。
山庄连接着大片茶园,你很难说清楚是茶园在山庄里,还是山庄被茶园包围着。就在这几天,茶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各地来的采茶工云集于此,挎着竹篓早出晚归,争分夺秒。清明前采下的茶叶通常都不过夜,茶农家的男主人会一宿一宿熬夜把它们炒成上好的龙井绿茶,而女主人通常是坐镇全局负责后勤供应。此时进村,必能闻到弥漫的茶香,浓得醉人;待到谷雨前后,采下的茶叶滋味浓郁,就会被做成甘醇的红茶。
双浦有红茶入菜的传统。陈小香从小就吃母亲做的茶香鸭,独特的香味让她记忆深刻。如今这道菜已经成了她的招牌,鸭汤色泽泛红,也沁着九曲红梅的茶香,很受欢迎。再比如茶香排骨、茶山鸡,不仅用红茶汤处理,炒制时用的也是茶树油。最纯正的茶香,把茶农和茶山,牢牢绑在了一起。
茶田如何变“吾舍”
林玮和小敏是多年的校友加朋友。他们还在浙大念书时,就常常穿过西校门外大片的茶地跑出去玩。后来,林玮做了设计,小敏做外贸。再后来,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一家民宿,就在一片茶园里。
两人互相提供了满满一张纸的名字供对方审阅。小敏选中了林玮的“茶田”,因为简单形象;林玮选中了小敏的“吾舍”,因为他们都很怀念一墙之隔浙大里的“五舍”(五号宿舍),而且无论在哪里,最高的境界就是像家一样。两个名字都可以用,实在舍不得,就合二为一了。
阴差阳错,民宿最后开成了餐厅,还火得很。原本占据房子三楼的客房最终都变成了包厢,但他们还是给自己留了一间阁楼。推门进去,是一张老木窗改的茶桌,上面总有一个小水钵,插一支应季的花,这个时节用的是海棠。桌上摆满各色茶具,还有几十个不同的瓷杯,待客之用。
来讨茶喝的朋友络绎不绝,林玮会坐在对门的沙发上,从手边取出各地好茶与人分享。小敏通常靠在另一张沙发上,有时边上还会坐着他们养的猫和狗。
两人都是老茶客,得益于多年练习,泡茶动作简洁轻盈。闲暇时光,林玮还有各种围绕茶而生的小乐子,比如自己动手把树枝做成茶则和勺子,甚至还学会了修补茶具的金缮工艺。
虽然背靠茶山,但茶田吾舍并不以茶入菜。两位老板兴之所至,也会做些应季的茶事,比如春天得了上好的西湖龙井,拿竹筒装好,亲手写上字,当作手信;夏天里,取些朋友送来的白茶,做冷萃茶。
在他们看来,茶叶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且又置身茶田,尽可信手拈来。茶田,真的成了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