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师傅
鲍大妈
【编前语】
昨天是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 看看杭州的“雷锋”们都干了些啥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么多年过去了,雷锋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比如,碰到困难,邻里互助;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服务身边的人。昨天是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又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不妨来看看,杭州的“雷锋”们都干了一些啥?
杭州12名志愿者获封“明星”称号
他们做“雷锋”的时间都超过了1万个小时
昨天上午,杭州下城区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暨明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活动,鲍倩、许建杭等12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在1万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被授予首批“明星志愿者”称号。
同时,下城区正式成立明星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个人的明星魅力,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带头弘扬志愿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下面让我们看看两位明星志愿者的故事:许建杭的一元理发,鲍倩的个人聊天室。许建杭:一元理发,助人为乐
第一眼见到许建杭师傅时,他正在志愿者服务现场为一位阿姨剪头发,戴着一顶小红帽,弯腰低头,神情专注,手里一把剪刀熟练飞舞。也许是因现场正飘大雪,他的双手微微泛红。
2001年,和许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一样,许建杭也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因年轻时学过理发,为维持生计,他凭借这门技能,在自己家开了个小小理发店。
由于许师傅手艺不错,人也随和,理发店生意很火。不仅有本小区居民,不少住在其他城区的老人也打的、挤公交车到他这儿理发。
渐渐地,许师傅与顾客越来越熟。遇到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许师傅常免费给他们理发。当时社区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志愿者服务,徐师傅也常主动报名参加。服务中,徐师傅也坚持不收费。
“后来很多人和我说,你那么辛苦给我们剪发,不收钱,我们不好意思再来剪了。还有人常会给我买来早点、水果让我吃,但他们常给我送东西吃。我也不好意思,就象征性地,每次理发收一元。”许师傅说。
就这样,许师傅的“一元理发”一做就是10多年,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给上年纪的孤寡独居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理发,许师傅还提供“上门服务”,只要提前打一个电话,许师傅就会关掉店门,背上他的理发器具,骑自行车上门理发。有些老人搬家住到别的城区,但只要打电话来了,他不管多远,都会赶去。
许师傅说,现在他和顾客已有了很深的感情,彼此间的关系更像亲人和朋友。“有一个顾客,住在很远的地方,每次来理发都得转两次公交车,有一次摔跤骨折了,他就叫儿子打车送他来理发,他儿子不理解,说家里楼下就是理发店,为什么一定要到这里来,但他就是坚持要我给他理发,这是他对我的信任。”
许师傅说:当志愿者就是一个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过程,我觉得很快乐,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可以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助人队伍,给更多人送去关爱。
鲍倩:大妈聊天室,开导社区居民
鲍大妈今年83岁了,但她只要一开口,你立马就能感受到一种活力和朝气,说话声音响亮,思路非常清晰,眼里闪烁着快乐的神采。
退休前,鲍大妈在杭州群众艺术馆从事文化研究工作。2002年,鲍大妈主动到社区开设了一个电脑培训班,免费教社区老人们学打五笔、用WORD软件。后来,社区和鲍大妈商议,希望在社区建个聊天室,为社区居民做些生活开导。
“一开始做聊天室,心里也没底,毕竟不擅长,但我想试试看吧。”鲍大妈说,“一开始,聊天室就我一个志愿者,知道聊天室的人也很少,没什么人来聊天,我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于是我主动到社区拉人,最开始聊的主要是些家庭琐事,调解一些家庭矛盾。”
“鲍大妈聊天室”就设在灯芯巷社区内,一开始场地较小,随着牌子越来越响,来聊天寻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场地也换得更大。现在,聊天室的团队也越来越庞大,已有19名志愿者。
为帮助更多的人,“鲍大妈聊天室”还成立了一个聊天小分队,对一些经济困难、身体不好、心绪郁闷的居民,只要聊天室知道了,他们就会派志愿者主动登门拜访,帮他们排忧解难。
现在,“鲍大妈聊天室”已不光只是单一的聊天,还提供教育法律,养生保健,家庭婚姻等多个专项内容的咨询,且提供专项服务的志愿者,都是从各行各业退休下来的专家。
鲍大妈说:“专项咨询我们不能随便说说的,一定要是专家。我们团队现在的平均年龄69岁了,聊天不是空谈,而是一种思想的对话交流,真正能为他人答疑解惑,而我们自己,也是在干的当中学,在学的当中干。”
鲍大妈的聊天室已坚持了10年了,这中间,她安抚过试图轻生的小女孩,如今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学生;也曾让学识满腹的失意博士重新树立生活信仰。还曾连续三四年时间,不间断地宽慰背负沉重精神压力的独居老人。
鲍大妈认为:老人是有力量的,现在社会都在提倡养老,要把我们都养起来,但我觉得,一方面我们接受养老,另一方面我们要活出自身价值,用我们的能力去帮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