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湖蓝”成为我们常见的颜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3-02 06:30   

我们抗击的不是雾霾而是“空气污染物”

作为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一直在关注与空气质量相关的话题,也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相关信息,并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绿色浙江秘书长昕皓说,气象部门通常把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认为是雾霾天。“人们总是说抗击雾霾,其实,雾、霾就像闪电、台风一样,是一种天气现象。所以,准确地说,我们要抗击的,并不是这种天气现象,而是空气污染物。”

昕皓认为,对于“雾霾”这种现象,无须恐惧。“雾现代人知道,古人也知道。城市有雾,远离城市污染的田间地头有雾,空气清新的高山流水之处也有雾。那霾呢?在气象学上,霾是指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同时满足‘相对湿度小于80%、能见度小于10公里’条件。”

“有些市民往往把雾霾等同于空气污染,这是不是一回事呢?其实雾霾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我们知道,现象是本质的反应,所以PM2.5超标时,会经常被判定为霾,这两年发生的几次典型的区域性空气污染就是。”昕皓说,雾霾这种现象有时也不完全反应本质。“既可能出现气象部门认为符合霾的判定条件,当日被记作了霾,而PM2.5日均值却未超标,也有可能出现日均PM2.5超标,但却没有霾,特别是轻度污染时更为常见。”

应对空气污染,我们能做什么?

“雾霾的判定并不一定正确反应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是空气质量,而判定空气质量好坏的依据是当天空气污染物的日均值,日均值超标,视作污染。所以,遇到能见度差的日子,我觉得我们应该打开电脑或手机,看下空气质量,看下PM2.5浓度,并了解一下出行建议。”昕皓建议道.

那么应对空气污染,我们能做什么呢?昕皓从两个层面上来讲。

先说政府。总体说来,杭州的政府在改善空气中所采取的举措还是值得肯定的。从刚闭幕不久的2015年杭州“两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的信息,近年来杭州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力度还是很大的,即使用“空前”来形容也不过分。比如说,开展了环西湖环保行动,设立“低排放区”,高污染车辆不许进入环西湖核心区块,这在国内其他地区是没有的。强力推进机动车限牌和工作日高峰限时出行“双限”措施。尽管社会有争议,但杭州市还是顶住了压力。在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2014年淘汰了9.5万辆“黄标车”,数量超过了前几年总和。2015年决心更大,将淘汰剩余全部黄标车。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去年一年申领指标7000多个。深化与比亚迪公司战略合作,逐步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在燃煤控制方面,在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削减了120万吨燃煤,削减量占到全省七分之一。主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区”目标。在建筑扬尘控制方面,实施“扬尘严控区”,杭州建筑工地的规范性在全国来说也算是好的。在监控措施方面,还了解到杭州已开始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加强大气污染监控。

再说民间。大气污染问题的核心是能源结构和产业政策等问题。昕皓说,要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和共同努力,才能让“西湖蓝”成为常见的颜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艳  编辑:沈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