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锁止器,同一时间50多人还车
还车难的投诉率是怎么降为0的
从太和广场六号服务点窥斑见豹
且看公共自行车怎样“螺蛳壳里做道场”
太和广场六号公共停车服务点。
太和广场六号租车点的负责人小唐。
“还车难”,一直是公共自行车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紫花埠社区,曾是一个典型的“还车难”社区。整个社区靠西南部一侧,多为老小区,东北一侧则有多座商住两用的楼房,高楼大厦里集中了近千家小型企业。社区共有15个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位,但是太和广场六号、上城区法院这些个距离单位、写字楼近的点,还车矛盾突出。
太和广场六号的服务点只有21个锁止器,社区陈书记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同一时段少说也有50多个上班族到这里来还车,还不进车,只能推着车去飞云江路上另外一处点位,或者是钱江路南口的点位上还,不少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因此多有抱怨。
2014年,抱怨声消失了,该服务点“还车难”投诉率几乎为0。租车点锁止器就只有这么多,场地依然这么小,如果租用人数没有锐减,是什么原因让还车不再难了呢?
A 破解
方法一
从社区外聘驻点“新管家” 租车量翻一番
“还车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力的问题。”公共自行车公司营运管理部经理俞峥嵘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市内,平均每25个服务点,才有一名人员负责值守服务。如果每个点位都能配备一名人员值守,就能极大缓解还车难问题,但是如此一来,企业会不堪重负。”
在2014年初,公共自行车公司开始探索与社区的共建合作,他们提出,将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亭提供给社区人员,社区人员可以自主经营,唯一的“附加条件”是,帮助维护服务点租还车。
今年26岁的小唐,就是第一位来自社区的公共自行车“新管家”,负责太和广场六号租车点。小唐说,“还车高峰是在早上的8点半到9点半,而我一般7点钟赶过来开店,一边卖早点,一边做好服务。看车满了,就用管理员卡将多余的车辆及时移出下架,晚高峰也一样。”
小唐的腿部有轻微残疾,社区推荐他来做这份工作,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这一爿小小的服务亭里,不仅销售饮料、零食以及雨具、红包等日用小商品,同时还出售多款日本动漫玩偶,富有年轻气息。“我还会帮忙打扫一下租车点的卫生,再定时去社区里的其他十多个租车点巡逻查看,有故障就帮助报修。”小唐说。
据统计,在实行社企共建以后,太和广场六号的公共自行车租还量就一直在稳步上升。2015年1月,这里的日均租用量达86辆次,同比增长91%。
方法二
驻点保养,让车子不“生病” 故障车占用车位数量锐减
过去,公共自行车公司还常常收到有关故障车辆的投诉。“车辆故障在服务点里,就会影响流通,这样一来势必影响使用者还车。”俞主任说。2014年,公共自行车公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 “驻点保养”模式。
在太和广场六号服务点,记者遇到了正在驻点保养的葛师傅,他说:“‘驻点保养’就是变维修为保养。我们一般定岗不定人,一个团队轮流对区域内的自行车巡查,在市民借走车子之前,就保证这车是好车。”一边说着,葛师傅一边给刚刚检查好的一辆公共自行车贴上查验标签。
像葛师傅这样的公共自行车维修工人,每天最多的时候,要跑40-50个服务点位,维修近300辆公共自行车。而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通过半年多驻点保养的深入开展,杭州公共自行车完好率从2013年的95.71%,上升到2014年底的96.01%,自行车故障得到有效缓解,市民租到故障车的概率有所下降,使得2014年“还车难”投诉率控制在0.1%。以内。
B 影响
“社企共建”模式越走越活
公共自行车租用量一路攀升
“早上再不用担心还不进车了,只要和小唐打个招呼就行;晚上回家也不怕借到坏车了。我觉得公共自行车公司在我们紫花埠社区采取的办法都挺好。”市民小周说。
公共自行车公司在紫花埠社区为缓解“还车难”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只是一个缩影。“社企共建”的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还在其他的点位上推广中。“我们现在正在寻求更多的企业与我们合作。因为上班族是早高峰公共自行车的租用主力,如果他们所在的公司能够加入服务,不愁还不了车。”俞主任说。
不久前,公共自行车公司就与市规划局进行了合作,在文三路与莫干山路交叉口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5501(市规划局正门东),开启了“社企共建”合作。由规划局的员工负责管理该服务点的上下架工作,主要解决该点早晚高峰时期还车难问题,有效缓解了周边市民的租还车难问题。
2014年3月公共自行车公司推行驻点保养,同时推出增设(改建)服务点措施。
2014年公共自行车的全年租用量高达1.10亿人次,为上年的106.55%,日最高租用量分别在5月及10月份前后4次被打破纪录,最高达到41.68万人次。
记者手记
服务要有“破纪录”的精神
杭州公共自行车自诞生以来,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美誉,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底,它还获得了“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网络人气城市”奖的荣誉。经过长达6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杭州已有8.11万辆公共自行车,日均最高租用量达到41.68万人次。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辆红色单车,没有因为它是杭州人的宠儿,就躺在功劳簿上“原地转圈”。公共自行车公司仍然在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自我挖潜,让杭州人骑得舒心再舒心些,用他们的创新服务给市民更多贴心体验,拿出奥运会“破纪录”的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于细微处见精神。为公共自行车的环保创新点赞,更为公共自行车公司六年来的持续服务创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