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10时,在杭州西湖边,远处阮公墩笼罩在雾霾中。 本报记者 叶寒青 摄
在西湖边,有的游客戴上口罩。本报记者 吴元峰 摄
又见重霾。从1月25日开始,我省天空的主色调一直是灰色。笼罩在灰霾中的人们举目四望,能见度还不足500米。空气质量指数介于201至300的重度污染用紫红色表示,介于151至200的中度污染用红色表示。省环保厅官方网站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从25日下午至26日中午,一度全线“飘红”,这意味着我省都“深受霾伏”,没有一处能“独善其身”,就连丽水和舟山,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度突破150。
也是在1月26日,全省启动大气重污染蓝色预警,这也是入冬以来首次拉响“警报”。
输入性污染是元凶
杭州市环境监测站高工洪盛茂表示,这次区域性污染很大程度受外地影响,也就是元凶还是“输入性污染”,本地污染影响不大。“如果本地污染是主因,PM2.5的浓度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增长。”而这次重霾的一大特征是PM2.5短时间内指数飙升得特别快。前几日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尚在轻度、中度污染程度,而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带来的输入性影响,从1月25日中午12时开始,杭州PM2.5的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在五六个小时内,由平均100微克/立方米左右上升到250微克/立方米左右。不只是杭州,舟山、宁波和上海都出现了这个现象。这次“重霾”的另一个特征是持续时间长,可以说是入冬以来最持久的“坏空气”。这和前几日的晴好静稳天气有关,在高压控制下,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
雾霾天其实在减少
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均说,一旦出现静稳天气,即无风天,垂直对流情况不好,污染物在低空堆积,我省雾霾天气就容易形成。
但无论是杭州还是湖州、宁波,2014年11月以来的这个秋冬季里,雾霾天其实少了,空气比2013年还好一些。就拿2014年来说,杭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228天,较2013年增加11天,PM2.5年均比2013年同期下降7.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分别比2013年同期下降25%和5.7%。
要知道,在2014年初时,我省还处于雾霾爆发期,空气污染远高于2013年初时的水平。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雾霾除跟风有关外,还与湿度有关。以2014年11月为例,无论风速还是湿度,杭州当时的地面天气情况都更适合雾霾形成。实际情况恰恰相反,2014年11月PM2.5比上年浓度降两成。
金均认为,政府花大力度治霾已初见成效。2014年,我省各地开始淘汰黄标车,机动车油品大规模推行国四标准,改造能源结构,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
预警如何做得更好
杭州26日上午10时启动今年首次大气重污染Ⅲ级预警及Ⅲ级应急响应,全省的大气重污染蓝色预警也于26日发布。很多人问:预警能不能提前发布?为何不能提前把预警信息发到市民手机上?
杭州市大气办现场办负责人江斌焕回答,发布预警是要有条件的,即当连续两天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1至300之间,发布Ⅲ级预警,当空气质量指数回落到201以下时,就解除预警。
记者注意到,《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已对杭州市大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了明确的分工。其中,杭州市经信委分到的工作中,就有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提供重污染预警短信等通信保障一项。但各成员单位的子预案制定进度有快有慢。比如说发预警短信,杭州有几百万人口,要把预警短信发到每个人的手机上是个大工程,实施前需要根据子预案做大量工作。
■ 链接
大气重污染预警
根据《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省内3个以上相邻的设区市城市范围内出现或将出现符合分级预警条件的大气重污染,启动省级相应级别预警。
我省大气重污染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
蓝色预警是预案中的最低警戒级别,当城市未来一天空气质量指数在201至300之间时发布;黄色预警,城市未来一天空气质量指数在301至400之间时发布;橙色预警,城市未来一天空气质量指数在401至450之间时发布;红色预警,城市未来一天空气质量指数大于450时发布。
蓝色预警发布后,上述城市的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倡导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相关部门应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并对排污单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