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 每盏灯背后都有一道奥数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1-26 06:51   

故事二:10吨装备艰难“过河”

冯家河游步道:增设89盏立杆庭院灯

位于文三西路和古翠路交叉口的冯家河游步道,经过数年河道整治,河水清清,岸边花红柳绿。但可惜的是,2.3公里游步道上几乎没有照明灯,一到冬天,行人就不敢走了。西湖区2014年“消除暗区照明”项目中就有冯家河,但实施起来也并不简单。

从2014年6月立项,到7月底开始实施,西湖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光是设计稿就改了三次,一次又一次实地勘察。为了保护河岸边的绿化,增设路灯所需的电线尽量不从有灌木的草丛底下走。“因为那样就要挖开土地,会增加植物死亡的可能性。所以,89处路灯安装点,我们找到了绿化养护部门,每一处都和他们一起,一遍遍现场勘察,布线绕开灌木,尽量走草皮。”西湖区城管局亮灯办主任魏建忠介绍。

魏建忠说,几个月来,他们碰到的最大困难是,“要把一批重达10多吨的砂石、钢筋设备运过河。”

原来,河岸边靠近嘉绿苑小区的一段200米左右游步道,计划安装8盏庭院灯。但由于地形阻挡,施工需要的沙石、钢筋等重达10多吨的材料运输比较费劲。

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通过河面上架着的小桥来运,可是桥面又高又陡,需要人工来回搬运数次,耗时耗力。二是穿过嘉绿苑小区,打开其东南侧的两层铁栅栏,再将材料运抵游步道附近。

第二个方案简单又省事,但由于小区居民担心打开铁栅栏会影响小区安全,当时提出来就被社区婉拒了。“我们前后去谈了几次,反复强调,一天内完成,上午打开,下午就封上。”魏建忠说,来回跑,来回说,终于感动了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

故事三:地下电线也要走得漂亮

崇庆里小区:增设8盏立杆庭院灯

位于拱墅区温州路18号的崇庆里小区,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整个小区共有6幢楼,然而只有2004年安装的两盏照明路灯。在2014年9月之前,这里的居民夜间出行,只能依靠马路上透过来的几缕微光。如今8盏崭新的路灯已立于小区的各个路口,老住户莫女士说,他们“借光”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城管部门对崇庆里的地下铺线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他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居民以及车辆出行的影响,并保持路面的整洁美观。”

5月立项,7月实施,关于如何增设路灯、地下电线如何布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几轮实地考察。“我们把电线的铺埋基本都挡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由于该小区的构造特殊,绿化带中还有不少的雨水、污水井,同时还有一些老旧的建筑杂物等堆积,安装电线时,还必须绕开这些点。在施工过程中,一些路面无法下挖,还需要自行制作水泥包方进行固定。”拱墅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果然,记者在现场采访中看到,这个小区虽然老旧,但路面整洁,几乎看不到破损过的痕迹,只有零星几根水泥印,也处于角落,较隐蔽。

记者手记

亮灯要亮得大家舒心 远不是拉一路电线这么简单

亮一盏灯,不简单。

记者了解到,杭州要增设一盏路灯,城管部门要经过10个步骤:1、看现场,确定是否能实施。2、制定实施方案。3、挨家挨户发问卷,询问周边群众是否同意安装。4、完成项目计划。5、立项。6、联系各个城区或路灯所。7、开始施工。8、初步完工后再询问群众意见。9、调整施工。10、再次确认。“一系列步骤中,只要有一个卡壳就进行不下去。”

采访中,几个城区亮灯办的工作人员说,“既然是做实事工程,就是要真心办实事,尽心解难事,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不做了。”

市城管委亮灯管理中心透露,截至2014年,杭州市区范围内,有条件改造的老旧小区暗区照明已基本改造完毕。而2015年是扫尾工作,消除“暗区”工作将向城市道路、街巷、河道边的游步道延伸。

但他们又纠结了,他们发现,杭州的主干道上不少行道路的树冠正好和路灯高度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由此影响到夜间照明,但又不能随意修剪。因此,需要寻找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改变树枝遮光的办法。

2015,关于路灯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任彦 实习生 王一雯  编辑:沈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