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核心区效果图
方案一:空间结构图
方案二:核心区效果图
方案二:空间结构图
大江东兴,则杭州兴;大江东强,则杭州强。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的新常态,就是争先进位,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2015年,杭州要争创两个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杭州两个主要经济主阵地之一,杭州赋予大江东更重要的战略使命。2014年8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对大江东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三城一区”整合为“一个平台、一个主体”,大江东将行使市一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个“杭州新城”。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体制机制创新为大江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浙江对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最新定位,每个产业集聚区将主攻一个主导产业,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区,杭州大江东将重点发展新能源运输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这意味着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航空核心零部件制造、工业机器人、潮汐发电等新能源科技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都将在大江东集成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规划总面积427平方公里大江东的发展如何体现“杭州战略”、“浙江战略”则显得更具战略性。大江东需再出发,其产业选择、空间结构等都要战略思考。正如国务院参事、原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王静霞所说,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区、示范区、先行区,大江东需要思考重新定位、产业选择、发展规模、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等问题。这是战略规划的新常态。
一张蓝图绘到底。可以说,大江东的战略规划,直接决定着杭州今后10到20年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结构。因此,编制大江东战略规划对杭州来说有着战略意义。为此大江东开展了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范围、发展理念、功能定位、规模容量、空间布局、交通衔接、产业整合、生态保护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完善。2014年10月,大江东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大江东战略规划方案。2014年11月3日和4日,召开国内外专家研讨会,就大江东城市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选择等多项战略问题进行深度交流探讨。2015年1月13日,大江东战略规划方案评选会在杭州举行,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裕廊中国(新加坡)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等5家设计单位提交的大江东战略规划方案竞逐入围,经专家组评议,中规院上海分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提交的两项方案最终入围。下一阶段,中标单位将在吸收其他几个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深化完善,最终完成大江东分区规划编制。
入围方案一: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
规划定位: 两地两中心,即长三角智慧产业高地、生态休闲目的地、环杭州湾产业创新中心、杭州市城市副中心
发展规模:2040年,人口达到70 万,城市建设用地118平方公里。
“两地两中心”的总体定位,其实依托于大江东的区域位置。
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最为重要的产业空间,全省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中,该“湾区”就占有7个。从地理位置来看,杭州大江东正好处于环杭州湾的V型拐点。
对环杭州湾区域进行价值判断后,该方案认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目前缺少区域性的科研院所、区域性的高层次公共研发平台、大型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其产业升级亟需创新研发服务。因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战略腹地且又处于杭州大都市“第二圈层”,大江东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因此,该方案将大江东定位为“做区域性的产业创新服务”。
按照杭州新一轮城市规划,大江东将成为杭州的城市副中心。该方案对这座新城的空间结构进行创新布局。整个空间结构分为“一城三园、两带一心”。
其中的“城”,指的是大江东钱江通道以西的区域,称其为“滨江智慧新城”。“城”的核心,就是“东湖综合城市服务中心”,这里将设置大型文体设施,比如文化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在景观中心外围,环绕设置大型商务商业、会议会展、高端居住等功能,塑造有活力的城市中心。
整座“城”将以江东大道为发展主轴,轴线南北分布“两带”,包括江东大道以北的区域创新带,和江东大道以南的城市服务带。区域创新带,将串联“四大园区”,由西向东分别为购物乐园、商务花园、主题游园、科创智园。城市服务带,则将打造“城市服务街区”,依托轨道交通,打造滨江商务区、滨湖中心区和城际枢纽区。
在“城”的东面,即钱江通道以东,以组团形式布局“三园”,即高端制造园、战略新兴园和循环产业园。按其规划理念,每个产业组团都将植入创新单元,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就近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另外,在目前江东产业片区的东南面将布局高教园区和科创智园,重点开展基础研究,以打造大江东的创新策源地。
由于靠近钱塘江入海口,大江东沿江拥有滩涂湿地、生态廊道等独特的生态资源。因此该方案也提到,大江东在空间布局上,将以生态优先,划定生态边界,生态空间总体占比将达到60%。而整个大江东的生态系统,定调为“绿动钱江”,构筑四类绿园,以及“一心四轴、一廊四面”的景观结构。另外,将在大江东东南西北4个主要门户地区建设形象景观区,包括设置山水文化园、都市农业示范园、湿地观鸟度假园和创智主题园区等。
专家点赞: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这么一个地区作为引领、示范。作为杭州湾重要的节点区域,又正好处于杭州‘第二圈层’范围内,大江东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要辐射周边。当然,大江东的定位还要做进一步重头分析,这对于判断未来产业的选择、交通体系的布局、发展规模的设定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国务院参事、原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 王静霞
“这个设计保护了大量沿江湿地,提出了非常清晰的策略,同时把这些湿地作为旅游功能,我非常认可这一点。”——SOM建筑咨询有限公司规划总监Peter kindle
“这里组团的战略更加明晰,中心城区的特色更加明显,但还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留白的区域怎么把它控制。”——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顾浩
入围方案二:迈向“湾区”时代
规划定位:世界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的一流综合新区、“东部率先”的国家级新区
发展规模:到2030年,人口达63万~6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5~120平方公里。
首先,什么是“湾区”?
对“湾区”的理解,印象较深的应属美国旧金山湾区。这里诞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镇。苹果、英特尔、IBM等跨国公司均成长于此。
随着全球经济融合发展,位于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都市群也在培育着自己的湾区经济。目前,环杭州湾地区正逐步形成以上海自贸区、舟山新区为龙头和两翼、环杭州湾沿线为战略纵深的空间发展态势。
因此该方案认为,大江东正面临世界级湾区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分工的持续深入,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智慧新区,也将是大江东面临的重大使命。因此,方案也明确提出,“智慧大江东”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区的重要基地、浙江“智造”主战场、杭州工业4.0经济示范区。
建城市,是为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是大江东“以城促产”的最好诠释。大江东将打造一座魅力生态城,以滨海湿地、科技服务为特色、生态优先、服务完善、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规划中,这座新城的核心区内设三大核心功能,包括科技展览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及城市生活中心。同时,规划也提出一个“轴向生长网络开发”的概念,即布局“产业——生活综合发展轴”和“生活发展轴”,并在两条主要发展轴线的带动下进行网络开发。
该方案也提出一个“中央智慧谷”的创新概念。根据规划方案,在江东大道北侧,依托东西向生态廊道,将规划大江东“中央智慧谷”,由西往东,相继布局创智教育、文化创意、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功能,提供科技智力服务,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大江东形象展示及最具特色的综合产业创新、服务区块。而大江东的产业园就环绕在“中央智慧谷”周边。
另外,该方案也提出建设由“一带、一廊、五轴、三区”构筑的生态系统。其中的“一带”指的就是沿江生态片区,包括限量访问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农庄、郊野公园等。
专家点赞:
“这个方案在绿色发展上做得很好。接下去可以把规划做得扎实一点,好一点,期待能引领全国的绿色发展,为我们下一轮新常态、绿色发展做榜样。具体而言,关于产业和产业业态的调整,还有一些生态因素、水的因素、航空港的因素,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把这些要素再关联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产业,才是适合我们未来要植入的产业。”——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 顾朝林
“这个设计方案强调两个字,一个是‘智’,一个是‘制’,这个战略强调智慧新城、智慧园区,两个‘ZHI’在这里演绎成一个带状的中央智慧谷,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另外,该方案也充分考虑了拆迁成本。”——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疏良仁
“它的核心区位于江东大道的两侧,可以形成南北两个中心,北中心基本上是所谓的创意谷、智谷,为企业、工业生产服务。南中心基本上为生活配套服务,而且整合了城际轨道站点,我觉得这个还是不错的,横跨南北向的布局还是可以的。”——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蔡云楠
【专家建言】
“大江东的定位、地位、作用,我觉得要进一步做重头分析。我觉得大江东不能仅停留在杭州,现在全国都在观望,不知怎么转型、怎么选择,因此我非常期望大江东将来能起重要作用。”
——王静霞 国务院参事、原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
“日本北九州不是创新中心,但全世界70%的机器人在那里生产。作为杭州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大江东能不能朝这个方向做,这非常值得研究。”
——顾朝林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
“未来钱塘江海塘可能会成为新的申遗主题,作为曾经的围垦,大江东应该对海塘再多一些研究,特别在形成地域文化时,更要引起关注。这也涉及到大江东的区域形象。”
——顾 浩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作为杭州的新区,大江东规划要有国际视野和标准,首要一点就是生态和环境上的保护。”
——Peter Kindle SOM建筑咨询有限公司规划总监
“大江东空间规划上采用了组团概念,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组团通过什么模式来整合?如果组团在空间上过于分离,基础设施的投入会比较大而且不利于形成今后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杨建军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
“如果仍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方向,那就业量是非常有限的,它只是延续了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对大江东来说,一定要走向新城的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的多元性。”
——宁越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交通模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职工集聚,就是产业集聚所形成的人气从哪里来,内部空间的走向是怎么样的,这是规划的前提。否则,就难以决策。”
——陆锡明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
“大江东的城市规模,最好从生态底线的角度去研讨一下。现在整个区域大部分是基本农田,到底近期搞多大规模,这有许多发展的可能性。我觉得100平方公里左右可能合适点。”
——蔡云楠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未来的大江东定位到底是杭州的大江东,还是绍兴、海宁等周边区域的大江东,还是整个杭州湾的大江东,这需要专题研究。”
——疏良仁 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大江东核心区的选址策略,一定要考虑未来人流的走向,跟其他城区的互动关系、现有的城市基础,还要很好地跟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挂起钩来。”
——汤海孺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深化完善意见】
1.对发展定位进行深化研究。
2.深化对创新引领的路径分析,提出实施创新对策。
3.进一步核定发展规模,包括中心区规模、中长期规模,建议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
4.进一步树立生态底线,循环产业园的可行性做进一步研究。
5.进一步完善深化水系绿廊。
6.梳理综合交通,尤其深化对外交通分析研究,包括与主城区、与萧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建议做进一步专项规划研究。
7.综合考虑建设经济成本。
文/方亮
图/由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