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15日讯 房子密,道路窄,格局难调整,老小区碰到停车难、行路难怎么办?刚刚过去的一年,杭州市治堵办在全市推出一项在家门口的治堵“微创手术”工程,对11个交通问题集中的老小区进行交通综合治理。如今,11个老小区治理工程相继收官,实际效果怎么样?记者帮你来盘点。
拱墅区塘河社区是11个试点之一。上午,记者走进拱墅区塘河新村位于莫干山路一侧的出入口,这里已经架起了道闸。在道闸口站了3分钟不到,私家车、公交车、清洁车、小货车络绎不绝,却井然有序。从本月中旬开始,居民收取包月停车费,外来车辆入内开收停车费。保安亭的许师傅告诉记者,小区完成整治,实行封闭管理以来,外来车辆起码少了三成。
“大封闭,微循环”,是11个老小区共同的“治疗方法”:变原本开放的老小区为封闭管理;双向通行的支小路改为单行线,实现小区内部微循环;拓宽道路,尽可能挖掘空间,增加停车位。
“小区道路窄,外来和内部车辆混杂、停车位远远赶不上居民的车辆数,这些都是老小区交通问题的通病。”一路跟踪整治的小河街道城管办钱宏伟介绍。在实行试点的江干区闸弄口街道、西湖区古荡街道,钱师傅的话被一一印证:闸弄口濮家地区共800个车位,居民拥有机动车辆却达1350辆,古荡街道古北地区大部分房子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道路窄小,当初根本没有考虑到行车需求。
从目前来看,这个长达一年的“微创手术”工程,已初见成效。比如塘河新村小区的塘河路,原本宽7米,沿线各类小商铺、餐饮店、学校、超市、农贸市场云集,500米长的路统共划了20多个停车位,上下班高峰拥堵不堪。整治后单向通车,路面拓宽了1米,现在共有93个车位,交通秩序还比以前好。据统计,全市11个老小区改造完成后,共挖掘3000个车位,整治85条支小路,新增26个社区公共自行车点,实现90条左右支小路的微循环。
居民对于整治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从质疑到褒奖的转变。塘河社区负责人朱静介绍,去年11月小区对居民公示开始停车收费,不少居民跑到社区办公室来吵,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上交停车费的居民多了起来。古荡街道在交通改造前做过社区居民民意调查,支持率为85%,施工结束后满意度上升到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