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1-15 07:19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自己缴纳养老金

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了。

昨天,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决定》),这个新政策带来了哪些变化?

吃财政饭的要缴养老金了

《决定》适用的范围,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他们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今后,他们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

比如,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职业年金方面,小明又要缴200元。这两笔钱是从他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媒体曾计算过,改革前假定退休前月工资一直是5000元,以工作35年、60岁退休来计算,公务员每月可领到4500元退休金,而企业职员缴费15年,可月领退休金1268元,缴费35年可月领2959元。

养老金不再按级别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这种情况今后可能有所改变。

昨晚,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养老问题专家刘昌平接受快报采访时说,改革前,公务员职级不同,退休金待遇不一样,比如处级和科级干部肯定有差别,但改革后,如果缴费年限都一样,不管职级差距有多大,统筹部分不会有太大悬殊,会有差距的是个人账户部分,因为原本工资高的缴得多,低的缴得少。

刘昌平说,从面上看,工资高、级别高的公务员,养老金相对以前会下降,不同职级间养老金的差距会缩小。

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达90%,也就是说,领取的养老金达到退休前工资的这个比例,随着职级上升和获得的相关奖励增加,养老金替代率甚至会超过100%。改革后,替代率肯定降低了。下降的部分,会通过职业年金来补充。

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有网友发出疑问,如果退休之后,个人账户按月计发的已经领完了,该靠什么养老?

刘昌平说,基本养老金包括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前者是终身支付的,后者按月计发,退休时间越早,领取时间越长(如下图,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如果后者领完了,人还健在,就要靠剩下的统筹部分,这部分是否足够养老,不太好说,有些人可能会通过职业年金补充一部分。

根据《决定》,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刘昌平说,这部分余额可由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职业年金怎么缴费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指公职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福利性质),目前也有企业年金制度,但给职工缴纳年金的企业非常少,一般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又没有强制措施。

刘昌平说,企业年金被设定了上限: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约8.3%),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六分之一。企业年金是自愿的,一些企业不想给员工缴那么多,有的才缴纳4%,效益差的企业甚至没有办。 

以后退休金会变少吗?

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此前分析,单纯从基本养老金账户来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拿到的养老金的确会变少,因为以前退休后是财政支付,标准比较高。不过,并轨后,职业年金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养老金的减少,“企业人员跟他们的退休金差距不一定能缩小”。新华社昨天也分析,建立职业年金,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庆明 采访整理 制图 高薇 于佳岐  编辑:郑海云
返回
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了。吃财政饭的要缴养老金了,养老金不再按级别,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