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更多的“智慧树”能开起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1-06 07:41   

    

    开张10天营业额破万 杨绫子学校毕业生开的这家小店客人络绎不绝

    盼,更多的特殊孩子能开心就业

    上城区水亭址,有一家名叫“智慧树”的小店,专卖咖啡、蛋糕、植物等,看上去和普通的下午茶店没什么区别。

    然而,自从2014年圣诞节开张以来,这里的客人络绎不绝,还有从良渚、转塘、彭埠特地开车过来光顾的,为什么这么火爆?单单只为了一杯15元的拿铁,还是一块8元的彩虹蛋糕?

    这是一家

    平凡而特殊的小店

    15平方米的小店铺,装修得很小清新。左手边是收银台,边上的冰柜里摆放着诱人的蛋糕。右手边是三张小圆桌和沙发,花架上放着植物、小饼干、手工肥皂等。

    “欢迎光临!”三个年轻人微笑迎接客人。他们就是这家小店的“主人”:23岁的王梦婷站在收银台前,28岁的马肖辉在更正优惠券上的信息,30岁的王正平正在包装客人要的蛋糕。

    井井有条的一切,一点也想象不出,他们都毕业于杨绫子学校。学校里有一个茶吧,他们曾在里面干活,面对老师、同学、家长,而这次,可是面对着社会各界的“外人”,对他们的挑战可不小。

    这里是上城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和区残联专门为特殊孩子搭建的一个就业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和普通人接触沟通的机会。

    据了解,店面是区教育局免费提供的,设备是区残联购买的,所有的蛋糕、植物、手工肥皂等都是杨绫子职高部的学生自己制作的。

    一群人

    一起面对陌生人

    三个年轻人都是带着家长来上班的。

    46岁的刘艳是王梦婷的妈妈,每天陪着女儿来上班。“等这一天,整整4年了。”刘艳说。就在女儿从杨绫子毕业前的2个月,她买了一个一楼的房子,“想开个小店,让女儿能有点事情做。”女儿以“只有一个人,不要”的理由拒绝了。后来,刘艳就每天上半天班,剩下半天陪女儿走街串巷,或者去同学家串门,“心里一直没着落,现在还能陪着她,以后怎么办?”

    王正平的妈妈郑大姐同样有这样的烦恼。儿子在4岁时摔了一跤后,导致大脑发育不全。从学校毕业之后,儿子倒是接触过社会,做过保安,但只有短短半年。“刚开始去的时候,他还挺新鲜的,但是没几天,一提上班,他就赖床,然后全身冒汗,不想去了。他说,就他一个人,没意思。”

    有了“智慧树”,家长们似乎也焕发了新的活力。每天早上跟着孩子们8点半上班,傍晚5点下班,还学会了做咖啡。“我们跟着,并不代表他们不能独立操作。他们每个人都做得很好,但是,毕竟是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做一件事没问题,但是发生突发状况,他们不太会应对的,我们在这里有个照应。”刘艳说。

    “现在想想,当初让他出去工作,是为了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并没有考虑到他真实的想法。其实,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是很难融进正常人的圈子的,所以越难他就越抗拒。”郑大姐继续说,“你看现在就好了,他们三个作伴,是一群人,一起去面对陌生人,特别有底气,在没有生意的时候,也能够说到一块去。”

    “很开心,天天盼着上班。”王正平笑着说。

    希望“智慧树” 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除了元旦放假,“智慧树”每天都营业。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们,都来光顾他们的生意。将近10天,营业额将近10000元。

    “慢慢赚钱,到时候买辆车。”刘艳解释,“我们想要买一辆小面包车,能带小冰箱的,蛋糕送过来能保证最新鲜,也最安全。如果还有剩下的钱,再开第2家店,第3家店,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自主创业中来。”

    郑大姐也说,在这里工作并不是要赚很多钱,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工作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他们有归属感。”

    “智慧树”开张以来,不仅吸引了很多顾客,还吸引了很多特殊孩子的家长。“我也想把孩子送过来,这里还收吗?”杨绫子学校的校长俞林亚已经接到十多了类似的电话了,“说实话,店就这么大,真的容纳不了那么多孩子,我们只能慢慢来,能解决几个就是几个。”

    不过,她很赞同这样集体就业的方式。“智慧树开张之后,竟然吸引了一些老板,特意到我们店里来招聘,我觉得我们其实是开拓了一条路子,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群体,了解这个群体,让更多的人给这个群体机会。”

    俞林亚说,希望“智慧树”这棵小树苗,慢慢长大,变成参天大树,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普惠到。

    记者手记

    采访中最真切的感受就是,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的幸福。王梦婷特别有“女王范”,会“指使”两个男生干活,还会埋怨:“马肖辉脾气最犟了!”马肖辉站在一边很委屈:“你总是不理我。”老好人王正平则乖乖干活,欣然地看着两个人拌嘴。

    这样简单、和谐的画面,对这群特殊孩子来说,来之不易。

    真的,我们很少关心这些特殊孩子,也并不在意他们的需求。单纯地快乐地自食其力,这就是他们的愿望。

    集体就业让他们“抱团取暖”,一起面对陌生,一起面对困难,一起面对寂寞。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采访的,在欧尚做面包的唐宝宝甜甜。我打了电话给超市人力资源部的王可人,她说,甜甜的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被同事接受,就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

    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宽容和我们能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杨茜/文 记者 林云龙/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上城区水亭址,有一家名叫“智慧树”的小店,专卖咖啡、蛋糕、植物等,看上去和普通的下午茶店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