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区与一家工厂的“快意恩怨录”
从60分到90分,老百姓的分都加哪儿了
■“让我很意外的是,环保局的领导在会上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我们,我感觉到,这事情有了说话的渠道。”
■后来,差不多每一个月,大家都会坐下来面谈,几次下来,以前扯嗓子的都变成了熟人,相互之间的“苦衷”也都理解了。
■有业主半开玩笑说,“当时买的房价是7000元一平方米,虽然便宜,但因为废气觉得沮丧倒霉;化工厂搬迁后,现在这里房价涨到了两三万一平方米,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财吧。”
“无言独上十楼/车如流/万里铅云灰色锁眼球/风不断/闻得见/是氧硫/别有一番滋味/在鼻头……"
万家花城的业主杨女士还记得2010年上旬,搬入小区后每晚因橡胶厂难闻的气味不能开窗而改编《相见欢》写的一首打油诗。
作为一名新杭州人,那时的痛苦,真是用“哑巴吃黄连”才能形容:
“我是外地人,在杭州打拼多年,终于凑钱买了这套房子,结果装修好搬进去,周边化工厂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春夏时节刮南风时,让人整天昏昏沉沉……”
一边是新建小区,一边是老工业企业,“老厂新居”矛盾面前,老百姓承受着怎样的困扰?政府部门又做了哪些工作?企业又是怎样克服各种压力?本期“民情速递”将焦点对准拱墅区阮家桥社区万家花城与杭州万里化工厂之间的“恩恩怨怨”。
矛盾
化工厂排放废气“臭不可挡”
2009年,阮家桥社区书记丁慧娜到该社区任职,这一年年底,万家花城首期交付。
“万家花城有8000多名住户,基本上都是小年轻,2009年交付后开始装修,大部分业主是2010年5月左右搬入的。”丁慧娜说,万家花城是周边的第一个小高层,刚好位于万里化工厂北边,“其中9幢正对着化工厂,影响最大。”
万家花城前业委会主任徐智慧就住9幢,提及臭味,他说:“春夏之交,刮南风时,就是一股像塑料袋被点燃后的味道,特别晚上,根本不能开窗。虽然环保部门专门进行过检测,说对身体无害,但是你想,每天鼻子里都是怪味道,总归是不舒服的。”
自发团结在徐智慧周围的近60人组成“投诉团”,向社区,向物业,向北大桥整治办频繁地反映情况。
万家花城物业主任滕亮记得,当时社区qq群和网站上每天都是在说这个事情,“有个业主流产了,说是因为这个气味……”滕亮和丁慧娜都记得这件事。
2010年,半山与北大桥整治办工作人员林建明刚好接手这块工作。“有一次30多位居民横幅打打、手拉手就到整治办现场来了,我从来没看到过这种阵势,那段时间,也是半山北大桥地区环境问题比较集中反映的一段时间。我一天最多时能接到五六十个投诉电话,万家花城总共算起来一千多个电话毫不夸张;每天至少跑两趟现场,社区和企业两头做工作,但两头都觉得自己无辜,不买账。”林建明说。
解决
“厂居平台”搭建谅解平台
难道没办法解决了?拱墅环保考虑再三,决定由政府部门出面,招呼企业、社区、居民,坐下来面对面“沟通”。
“第一次组织时有30多人,为了缓解大家的激烈情绪,我在沟通会前与两方做思想工作。”林建明说。
一位居民代表回忆,第一次沟通会,环保局把万里化工、万马药业的老总都叫了过来,让他们介绍各自治理污染的情况和进度,然后让我们直接和企业老总交流,当时市环保局、区环保局、市信访局、区政府还有街道社会的负责人都来了。“让我很意外的是,环保局的领导在会上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我们,说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我感觉到,这事情有了说话的渠道。”环保局领导的这一举动,让大家感觉到环保局是真诚为居民和企业着想的。
首次沟通会效果很好:拱墅环保分局在之后1个月里,只接到1起投诉,2个月里,投诉下降到6起。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让我印象很深。它让企业了解老百姓的烦恼,让业主了解企业的搬迁进度。这样一来,双方就由最初的抵触到后来能相互理解了。”参加过六次沟通会的业主代表徐智慧如今还是印象深刻、称赞不绝。
后来,环保局组织居民代表来到万里化工新址,召开现场沟通会,看着建设中的新厂房,居民们顿时宽心了。
后来,差不多每一个月,大家都会坐下来面谈,几次下来脸都熟了,以前扯嗓子的,都变成了熟人,相互之间的“苦衷”,也都能理解了。厂居平台,让所有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效果
“以前环境60分,现在打90分”
现在,整体搬迁后的万里化工厂厂址,还是一片空地,记载着这几年曾经发生过的厂民纠纷。
万里化工厂的环保部主管王香来感触特别深,当时屡屡被居民投诉,王香来觉得压力很大。“检测数据都是合格的。但秉着对居民和政府负责的态度,以及‘厂居平台’的监督和推进,我们每天都在改进,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
厂里花了500万投入到废气排放装置,“效果很好。”但考虑到长期规划,和周边居民的感受,万里化工厂最后还是做了让步。“刚好建德那边有个厂关闭了,我们就赶紧联系,花了1000多万元买下,开始着手建设新厂。”
搬到建德后,厂里大部分员工还都住在杭州,“每天来回3个小时车程,其实也是克服了相当大的困难的。”
现在,万家花城的居民生活如何呢?
物业主任滕亮说:“这几年,一个投诉没有了。”
业主徐智慧说:“如果说以前的环境是60分,现在我们给它打85分,甚至90分。”
还有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主半开玩笑说,“当时买的房价是7000元一平方米,虽然便宜,但因为废气觉得沮丧倒霉;化工厂搬迁后,现在这里房价也涨到了两三万元一平方米,银泰购物城也开到家门口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财吧。”
自从2007年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杭州主城区污染减排的主阵地,数据显示,2007年-2014年12月底,累计削减工业废水排放3400万吨、COD4559吨;煤炭用量减少120万吨、二氧化硫减少1.3万吨/年。累计实现442多家企业关停搬迁;成为生态惠民生的新平台,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记者手记
换位思考 难能可贵
陈栋
两“万”的恩怨,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环境纠纷案例,也是一条富有借鉴意义的解决之道。
半山和北大桥地区是老工业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建住宅如同“雨后春笋”,这些企业也从“昔日的荣耀”逐渐变成“环境的负担”,甚至引发了大量的环境纠纷。不仅在半山和北大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下沙工业区。
出了问题,就得面对。这时候的政府光有魄力不行,更要有智慧。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态度,实践证明是解决不好环境纠纷的。
半山北大桥整治办的一位负责同志说,起初投诉的电话一天几十个,放都放不下来,从普通的居民到有专业知识的居民,什么样的人都接待过,什么苦都来诉过。而企业这边,也不习惯“你给我整改,不然就罚钱”的管理方式,他会想,我的检测指标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为什么还要说改就改。环保工作人员两头都不讨好,谁说谁都有理。
采访那天,这位同志最后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做好这件事,其实就是四个字‘换位思考’”。居民、企业、管理部门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对方的难处、需求,加上必要的沟通平台,管理部门再做点深入的服务工作,许多矛盾自然迎刃而解。有困难有痛苦的人,当你能为他着想时,他们也会给你理解。
以前管理部门是“判官”,是“传声筒”,现在,必须要做“老娘舅”。
如何减少官民矛盾,如何解决医患纠纷,这个两“万”的故事,应该是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