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杭州通鉴》昨首发,图文并茂诉说杭州往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2-30 06:49   

十年磨一剑,《杭州通鉴》昨首发,图文并茂诉说杭州往事

杭州最早的照片(1865年摄)

十年磨一剑,《杭州通鉴》昨首发,图文并茂诉说杭州往事

吴山火警瞭望台(民国时期)

杭州最早的城区照片是啥模样?武林广场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杭州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这些你最感兴趣的杭州往事,现在都能在一部“百科全书”上找到答案。

历经十年,几易其稿。昨天,《杭州通鉴》正式首发,分上下两卷,全文共393万字。形式上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体为辅。以条目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从远古时期至2005年底,系统记录了杭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我们节选了其中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片段,图文并茂展示给大家。

1907年,杭州就有了消防队

在一张民国时期吴山火警瞭望台的照片中,当时有巡警不分昼夜地站在瞭望台上,看到哪里着火了,就敲钟来警示附近居民,让大家迅速赶去救援。

杭州设立消防所最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所辖有琵琶街、茅廊巷两个消防队,配了消防委员1个、消防队长2名。

宣统元年,当时的上城、中城、下城、江干和湖墅各有了一支消防队,并建起了瞭望台。到了宣统三年,消防巡警增加到了100名,水夫也有了100名。

一个有意思的规则是,在城镇发生大火时,以破拆房屋、截断火路等隔离措施来灭火,从此这一方法被纳入地方消防法规。

1909年,西湖边就有了黄包车

1909年是清宣统元年,为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杭州市内有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就是运客人力车,又称“黄包车”,当时的市民们叫这种车为“洋车”。

刚出来的时候,“洋车”有500辆,车身粗笨,木轮外包铁皮,滚动起来会有声音,会损坏路面。

后来才改成小车身,只能坐一个人,车轮子改成钢丝轴承,皮胎充气。人力车不管是自用还是拉客,都要向巡警局交纳月捐,领取护照。

民国初年,杭州人力车只有50辆,到了1927年就迅速增加到了近3000辆,从业人员近4000人。

老底子的车行分布在孩儿巷、众安桥等地,每个车行差不多有20多辆车。

抗日战争后,因为公共汽车一时难以恢复,人力车行最多的时候多达251家,从业人员万余人。

一直到1956年4月,杭州最后一辆人力车才被送进了博物馆。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应琰 何珊珊 记者 钱祎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