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拱墅区画了一张管线地图 以后养护费起码节省一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2-18 06:52   

人物故事:用一张图管牢一个区

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大大的显示器,两边摆着一些文件,在桌子左侧的地上,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堆得比桌子还高。这个稍显凌乱,IT味十足的办公室主人就是张东平,他是拱墅区城管局规划发展科的科长,是局里的电脑技术专家。

昨天上午10点半,张东平打开电脑,点开一张地图,认真地研究起来。如果你以为张东平是在查百度地图看单位附近哪里中饭好吃,那可就误会他了。他在看的地图是拱墅区城管局今年才建成的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智慧平台,这张地图要在五水共治中起大作用,而他是这个平台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张东平虽然算是半个IT男,黑脸瘦高个,“其实我以前皮肤还白的,都是今年工作晒黑的。”被记者盯着看,张东平似乎意识到什么,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当记者把话题转到地下管网及河道管理智慧平台,他的话就多了起来。

“地图上的这些点和线,黑色代表污水,蓝色代表雨水,线就是地下管线,点是窨井口。”指着电脑显示屏,张东平介绍说,现在拱墅区有6个街道(湖墅、小河、米市巷、大关、拱宸桥、和睦)的地下管网包括材质、管径、年代、出水口位置等数据都在这张图上,另外河道走向、雨污水井分布也都查得到。“将这些数据排摸清楚,以后管网的维护和检修就方便多了。”

“操作也很简单,和百度地图一样可以放大缩小,要看哪里就点哪里,管网资料、河道水质都能查到。”张东平用鼠标点击了下地图上的一个点,再点击水质选项,屏幕上就跳出了一张曲线图,上面标着氨氮、ph值、溶解氧等数据。

关掉图表,他又点击了一个摄像头的按钮,电脑屏幕上就开始播放这个点的实时监控画面。“这些监控探头都预设对准了河道排水口,一旦出现晴天排污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们根据管网图,马上就能查出排水口上游有哪些企业、单位,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非常直观,你也可以来试试。”

记者接过鼠标,点击后横港河上的一个摄像头,因为这是一条生态示范河,记者想看看最近水质怎么样。调出监控画面、拉近,记者看到排水口没有排水,镜头左右摇一下,河面上也很干净的,没有看到漂浮垃圾。监控画面很清晰,一位大伯拎着一条草鱼在河边聊天,鱼鳞都可以看清楚。

一笔经济账:有了这张图管网养护成本至少省一半

目前纳入系统的有231.5公里的雨污水管网,1.5万个各类雨污水井、6万组各类测绘数据,基本上囊括除小区内部管网之外的全部管网数据。整个系统前期管网摸排加后期数据整理和平台建设,拱墅区计划3年投入约1500万元。

也许有人会说“哇,那么大一笔钱。花下去到底值不值?”

关于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拱墅区城管局陈宁局长,他告诉记者,前10来年,整个拱墅区在新建、改造地下管网的总投入接近10亿元,年均一亿元,但是收到的绩效却差强人意。


“为什么?就是因为管线分布不清楚,后期养护缺失,基本上是以建代管。管子堵了、漏了,工人只能一个井盖一个井盖打开了去查,查到问题挖开重建。”

陈宁表示,这次管网排摸以后,哪些水管破了、哪些水管被堵了就清清楚楚。城管局可以有针对性计划养护方案,严重的地方早保养、多疏通,情况好的地方晚一点保养。这样,一些管道就可以避免完全堵塞必须更换的情况,不但省了成本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陈宁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数字来说明值不值。“花1500万摸排清楚地下管网,以后的建设、养护费用就能节省一半到三分之二。以前一年花一亿,这样一年省下来的钱,就完全可以再造一个平台了。”

另外,陈宁还表示,等到明年二期建设完成,这个平台的功能将更强大。今后,地下管网关键性部位将安装流量计,以便第一时间把管道内水位、水流量发送给平台;闸泵站将和管理系统联网,当暴雨导致河道水流量超过警戒水位时能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时间排除险情。

“还要做个APP,市民都可以去下载安装,河道治理数据都将透明公开。”陈宁说,欢迎市民来监督、参与五水共治。

记者手记:

五水共治,今年是第二年,这个词市民都不陌生,本报也经常报道。今年杭州市实施了378项防汛排涝工程,治理了47条黑臭河,市民很难对这些数据有直观感受。但是家里不淹水了,门口的河道臭味消失了,却是实实在在的。

采访过程中,陈宁局长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概念:污染在河里,源头在岸上。而在岸上的,不就是住在这个城市的我们吗。企业、单位做好污水、雨水管建设,保证污水不流进城市河道。市民不往河道里倒垃圾,洗衣机废水不接入阳台上的雨水管。这些事情不用投入几万几亿元,同样也是在治污水。

一旦污水源头止住了,那么黑臭河变清也就要容易很多,说不定过个10来年,这些河道就都能游泳了。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凡 通讯员 胡秀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