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车东站高端大气上档次。
略显“寒酸”的老火车东站已成回忆。
在杭州有这样一位大伯,32年来,他用手中的照相机见证杭城生活变迁,用影像记录美好生活。
这位大伯名叫王巽庠(笔名:逊翔),今年70岁。从1982年开始,他就迷上了摄影。
“当时听说杭州快要旧城改造了,我想多留下些老街老巷的记忆。”他说,爱上摄影的理由原本很简单,可这一爱就再也“刹不住车”了。
1000多张历史照片,1000多段美好回忆……王巽庠为杭州城市记忆工程贡献得可不少。
昨天,他的个人摄影展在杭州市档案馆开幕,名字就叫“把‘影’留住”。
一张张看似“寒酸”的老照片,唤起老杭州的好多记忆
展览上,不少杭州市民围在一组《火车东站的巨变》照片边,纷纷议论开来。
“原来的杭州东站不在现在这个地方”;“当时还是矮平房,门口都是来来往往的大巴”;“一定要看牢包,一不小心东西会被偷掉”……
照片里,旅客们还是老式的着装,矮矮的一层楼,房顶上用钢条支着“杭州东站”四个大字,看起来有些“寒酸”,但这些场景却唤起了大家的集体记忆。
“那时候等火车,都是门口台阶上坐坐,等着能买到张座票。”来参观的沈大伯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来满面笑容,“你看看现在的新火车东站多漂亮大气,坐上高铁,想去哪儿去哪儿,而且比老底子快多了!”。
除了火车东站,几组小河直街、孩儿巷等地的新老照片对比,也让大家感触良多。
“小河直街以前不能看的,房顶上的瓦片都是破破烂烂的,树稀稀拉拉几棵,河里面还漂着好多垃圾,水都是泛绿光的。”市民王大伯说,现在的小河直街一片崭新,白墙青砖、清水绿树,要不是看了老照片,都已经快忘记那里过去的模样了。
这些照片都出自王巽庠之手。
老百姓的生活变化,看看镜头中的一块煤饼
“拍照片拍久了,走的地方也多了,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接过王巽庠的名片,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有意思的漫画肖像,戴边框眼镜、举单反相机已经成了他的标配,几乎与他形影不离。
还在单位上班时,他每个双休日都要抽时间出门,走街串巷,看到有意思的就按下快门。退休后,他更是全心扑在了摄影上。
在一组叫《小巷拾忆》的照片中,他拍下了居民们生煤炉、刷马桶、撑衣服,还有搬个凳子聚在一起聊天的场景。这组照片,让不少来参观的人驻足,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都表示特别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