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月壶
清中期的紫砂壶,跟乔布斯的苹果长得有点像。紫砂壶,还有绿色的?
昨天10点,在沁人的茶香中,中国茶叶博物馆紫砂厅落成暨《紫砂泥韵——吴远明捐赠紫砂茶具展》开幕仪式,在馆内的熙春台举行。
100把紫砂壶,不仅本身挺有意思;捐赠人老底子是知青,也曾是杭钢职工,还得著名作家王旭烽赠言“怀素抱朴,厚德载物”,这就更有味道啦。
它们将被常年展出,不着急,得了闲,您不妨去瞧瞧。
哲学范儿的“却月壶”
有点像乔布斯的苹果
展览中,有一件清中期的青灰色紫砂壶特别有意思。看起来真有点像乔布斯的缺口苹果,不过,文物专家认为,它整个壶身好像天上的月亮,底部一小块缺口:“壶的灵感取自于自然现象‘缺月’,寓意‘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表达了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观念,告诉人们过犹不及,为人处世需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
因为壶底有一块缺口,所以这件作品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却月壶”,它属曼生十八式之一。
壶的内部为紫砂胎,外面用锡包裹,这种“锡包砂”的工艺很是稀有。
紫砂壶很考究,在壶钮、壶把及壶流(壶嘴)的部分还用青玉做装饰,俗称“三镶壶”。
浑然天成包袱壶
一片痴心在其中
另外一件独特的紫砂壶名叫“紫砂加蓝彩包袱壶”,它取才于著名的紫砂出产地宜兴,是清道光年间的作品。整个壶呈长方形,四个直角浑圆,再配上壶顶部壶钮的结,还真像个包袱。
不同于传统的泥绘,作者在美化时吸取了景德镇的粉彩技法,用蓝釉花卉图案装饰,好像青花瓷上散碎的缠枝莲纹,天女散花般点缀在壶身的各个角落。蓝色的纹路上还有白色作衬,模仿满天繁星,一下子提亮了整个壶。
在壶的底部印有“壶痴”字样。壶痴原名徐展庭,为清代擅做包袱壶形的名手,他的代表作就是“加彩包袱壶”。
除了本次展览的这一把,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一把壶痴的“包袱壶”,整体呈红棕色,壶身只有上半部分有模仿包袱哲理的竖向花纹,下半部分光滑无装饰。香港茶具博物馆里,也藏有一把他制作的紫砂加彩包袱壶。
颜色丰富形态各异
什么茶配什么壶有讲究
我们平时所见的紫砂壶,都是椭圆型,棕褐色,光滑的外表。可是本次展出的这100把壶,却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还特别丰富。这些全都是紫砂壶吗?
别怀疑,紫砂厅所有的展品全都是紫砂壶,它们采用不同的泥料、工艺,制作出各具形态和功能的紫砂壶,用来匹配不同类型的茶品。
紫砂壶的选材是最重要的,在业界一直有“泥与黄金等价”的美誉。原料主要有紫泥、红泥和绿泥三大类,每一类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紫泥偏棕偏灰,如展览中的“清初紫砂提梁壶”;红泥偏红偏黄,“明紫砂绞胎加釉瓜棱罐”就属于红泥中的朱红泥;绿泥则偏绿偏青,如“民国紫砂石瓢壶”。
从形态上来说,除了最普通的椭圆形,还有石瓢式、包袱式、圆柱形、六方体等有趣的形状。千变万化的造型不仅从视觉上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宽扁形的周盘壶口径较大,散热快,冲泡的茶叶不容易变黄,最适合西湖龙井;大肚子的华颖壶壶身宽敞,容量大,为武夷岩茶的岩韵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100件茶具15件国家三级文物
更有“紫砂工坊”开放互动体验
紫砂厅坐落在茶博鸿渐阁。此次展出的100把精美紫砂壶,都是吴远明先生于2009年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开幕式上捐赠给中国茶叶博物馆的。
64岁的吴远明,退休前是茶博馆第一任陈列部主任。“从20世纪60年代做知青时第一次接触到紫砂壶起,我就爱上了这种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底蕴的器具。”70年代吴远明调回杭州,到杭州钢铁厂设备科工作,常常要到宜兴去出差。“我特别愿意去,一到那就开始找有特色的紫砂壶,自己筹钱买回来。”
40多年的收藏之路,他一共搜集到200余把紫砂壶。5年前退休时,他请专家们挑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0把,全部无偿捐赠给了中国茶叶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紫砂壶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揭开面纱。展品从草创期的紫砂、明代紫砂精品、清代名家紫砂、到近现代紫砂茶具作品;除了宜兴,还涵盖了广西钦州、广东潮汕、云南建水以及四川荣昌所产的紫陶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紫砂发展的各个阶段。
同时,在紫砂厅的西南侧,还同步配套了以互动体验、DIY紫砂茶器具为主的“紫砂工坊”,近期就会投入开放。届时,会有专家为您讲解关于紫砂土的各种知识,还有机会现场制作紫砂杯。想想看,软塌塌的紫泥经过自己手工捏作、机器印模,可以变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紫砂杯带回家,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