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家杭企接连获得巨额投资 移动医疗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14 07:43   

近期两家杭企接连获得巨额投资 移动医疗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点点手机就能挂号、智能导诊

近期两家杭企接连获得巨额投资 移动医疗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这是一款能够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连接的血压仪

今年下半年以来,以春雨医生的5000万美元融资为起点,到近期杭州两家企业丁香园和挂号网分别拿到7000万美元和逾1亿美元融资,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丁香园和挂号网获得巨额融资后,纷纷抓住微信、QQ等大流量入口展开业务探索。挂号网CEO廖杰远说,他会把钱用在IT和服务改造上,促进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数据共享。至此,BAT巨擘已全线杀入移动医疗领域。

移动医疗的发展初现曙光。小米投资九安医疗2500万美元开发智能硬件产品,涵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心率、体重、体脂、睡眠、运动等领域;苹果发布了健康应用平台HealthKit,它可以和一些第三方软硬件兼容,比如Nike的相应App,还可以让用户把数据与自己的医生分享,iPhone6和iPhone6Plus也集成了这一应用;谷歌也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健康平台GoogleFit,GoogleFit将整合谷歌的一系列产品,包括手机和平板、谷歌眼镜、智能手表。

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现阶段的移动医疗仅仅看起来很美,“看病难”问题绝非一两项新技术就能彻底解决的,需要很多政策的支持。

有业内人士说,移动医疗对现有医疗业务链产生的触动仅停留于皮毛,但这场战役已经打响,大家都在堡垒外围努力着,等待它的最终攻克。

解读“丁香园”项目 先连人和信息 最终人人相连

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李天天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做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当时,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还不太熟悉专业搜索引擎,李天天却比较熟悉,就在网上创建了一个医学专业论坛——丁香园,并在论坛上发表文章,介绍这种引擎的使用方法。没想到,论坛得到了同行网友的热烈反馈,众多网友发来文章和他探讨,论坛因此越做越大,大到连互联网巨头都看上了他。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说:“未来我们将通过微信和手机QQ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机会还是挺多的。目前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太多,充斥着各种虚假医疗机构和虚假医疗广告,科学权威的医学信息显得很不够,我想让大家查询疾病、查询药品、查询健康词条的时候能更好地获得帮助。”

近日,微信团队正式发布“谣言过滤器”微信公众平台,发出辟谣大招。自此,微信将与丁香园、果壳网等平台长期合作,向微信朋友圈肆虐的医学健康谣言、环境健康谣言和社会健康谣言内容发出挑战,通过有理有据的解读分析,破除谣言,净化微信朋友圈的空气。

丁香园在过去14年中最擅长、积累最多的就是医学信息服务,积累有200多万名医生,网站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医生创造的,相当于一个医生的专业社交网络。李天天说:“从微信、手机QQ这些用户端流量大的入口开始,以医学信息为基础,我们先让人和信息连接起来,再将人和服务连接,最后实现人和人连接。我们看好腾讯在人和人以及人和信息方面的连接能力。”

在李天天看来,融资后他们依旧停留在提供信息的层面,不会触及看病开处方这样的医疗核心地带。李天天说,医生和患者之间深入全面的接触才是真正的医疗服务,触及医疗核心是“移”不动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做信息分享和看病流程优化,比如挂号、取报告单等外围工作倒是可以的。

院外候诊时能在手机上看排队情况 医院、医生和患者实现数据共享

近期两家杭企接连获得巨额投资 移动医疗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丁香园近期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

挂号网就是一家从网上挂号入手的杭州创业公司,腾讯投资丁香园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宣布逾1亿美元领投挂号网,成为移动医疗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注资完成后,挂号网随即发布APP——微医,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挂号网CEO廖杰远透露,挂号网会持续专注在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些都需要持续的IT和服务投入,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投入这两项。

廖杰远说:“首先,面向医院,微医将开放标准的接入接口,让医院一点接入即可服务全国患者;其次将面向医生开放标准的接入接口,让医生一点接入即可创建自己的品牌传播及患者服务平台;最后和微信、QQ打通,让全国的医院、医生能为亿万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随着微医平台与腾讯的合作深入,在1到2年时间内挂号网的用户数将突破1亿人。

目前,连接医患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大入口,关键是要建立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真正解决医患双方的痛点。当前中国在医疗方面的花费才占GDP的5.6到5.7个百分点,在美国已达到16%,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互联网医疗是巨大的机会,关键是健康医疗跟每个家庭痛点结合。

廖杰远说:“我们的预约挂号率先在封闭的医疗体系里面撕开一条口子,给医院的内网和外网打通了第一个通道,架了第一道桥。过去挂号的系统跟医院连接得还比较浅,今后通过“微医”平台跟医院之间就不单是HIS(医院信息系统)了,而是逐层打通,通过前置服务器形成安全的内外网交换。未来我们不仅仅做预约挂号,还要促进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数据共享,现在整个共享的趋势主体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很多环节非要用手机,比如院外候诊时查看排队情况、推送检验报告等。所有这些环节,包括诊后回访,都会基于移动互联网。”

多家公司研发手表式血压仪 医疗可穿戴产品的盈利点会非常精彩

在移动医疗这个新兴产业的版图中,像丁香园和挂号网这样有一定积累的公司都以既有业务为支撑,去开拓移动端的服务,而创业公司往往会从一个细分领域切入,寻求属于自己的精彩。在杭州一家大公司任职的翟明正在积极准备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项目就和移动医疗相关。40岁的他,家庭安定、工作顺利,因为心中的那份不甘心,他准备跳出安逸的生活状态,扎进创业的深海。

南大应用电子学硕士毕业的翟明正在研发一款医疗可穿戴设备——手表样式的血压仪,目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计划年前出原型机。现在市面上已有的移动互联网血压仪都是有袖带的,翟明想做一次创新,采用光电无感知的方式,通过光电采集人体的生理信号从而分析计算出血压,这款血压仪内部的GPRS模块(移动sim卡)将数据发送至云端,就可通过手机APP访问查看数据。他说:“我们今年3月萌生这个想法,没想到6月份三星公司就发布消息说开始研发光电手表式血压仪,说明我的创业方向是正确的,即使面对巨头也是有机会的,这个市场才刚刚兴起。”

就在上个月的杭州大创节上,由清华大学在校生创立的北京上下左右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品也是一款手表光电血压仪,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这款光电血压仪名字叫“关爱宝”,通过测量脉搏读取血压值,完全被动测量,这是最大亮点。

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创意到产品只花了短短一年时间,现在试销阶段,血压手表售价3699元,另有一款与手机相连的血压腕带售价699元。它跟传统血压仪测量出来的数值会有一个恒定的偏离值,所以这款产品的主要作用是看血压趋势,未来用于医学研究。我们已经融到1150万元天使投资,融资后将会进行产品升级和大批量生产,未来产品的界面会更友好,数据更准确。”

目前市场上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产品大同小异,很多以运动、睡眠为主,技术难度、用户粘性较低,大部分用户新鲜劲过后就会把可穿戴产品扔一边。翟明说:“可穿戴产品只是移动医疗的一个智能入口而已,产品如果能达到千万级别用户量,价值就产生了,后续盈利点会非常精彩,与医院、体检中心、医疗保险、药企等医疗健康服务商以及大数据服务商合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只是一个入口,我们希望能给用户带去价值,产生长期稳定的粘性,体现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经济规律。”

流动车采集数据传云端 核心医疗“移”不动 外围服务成切入点

在李天天看来,医疗服务分为核心医疗服务和外周医疗服务,外周包括挂号、支付、买药、咨询、看化验单,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而核心医疗服务则很难“移动”。

李天天说:“医生和患者之间还是要有面对面地诊疗,不可以单纯通过互联网技术或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否则很可能产生更大的问题,这是以牺牲患者的安全性为代价的。医疗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我自己是神经科医生,我知道问诊只是第一步,问诊后我要摸到、接触到患者,安排他做各项检查,这些全部完成后我才能对他有基本认识。”

但在优化就医流程、提高看病效率这一点上,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外围寻求突破。今年7月,银江股份在智慧医疗战略上又新下一子,成立健康宝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华说:“我们关注的是医院外的服务,刚需在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比如如何预约挂号、便捷支付、查询报告单、正确服药,以及有没有医生对病人病情进行跟踪。”

健康宝公司有一辆健康监测服务车每天奔波于各家养老院,老年人在车上可以方便地检测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血氧、心电、无创血红蛋白等指标。田华说:“这辆流动车其实就是一个采集终端,我们的核心是健康云平台,采集到的数据到云端经过大数据处理后就能推送到个人手机,我们将打通社区医院,让全科医生根据这个档案为老人服务,杭州一个街道的11家卫生院正在和我们商议签约,另外与一家大型医院的合作已经形成。流动车内的设备不光集成了一套系统,关键在于打通了医疗服务的链路,如果只做采集而没有后续服务,用户就没有粘性。这个平台可以连接各种各样的产业链,家政公司、理疗、康复中心、保险金融公司、IT系统集成商、医疗器械设备商、药商都可以接到这个平台上来,这就是我的价值。”

创业者翟明说,今后他的光电血压仪如果经过药监局认证后医生就可以直接使用,他未来的目标是家用可穿戴设备覆盖80%的检查,从医疗外围服务来推动医生诊断效率的提高。

细分领域五花八门

竞争尚未形成

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市场规模和留有的空白都很大,创业者起步时往往利用现有资源和强项先抓住一个细分领域,所以移动医疗涉及的细分领域特别多,女性健康管理、吃药提醒等APP项目都有可能成立公司并拿到风投。现在这个产业由无数小微企业占领五花八门的细分领域,而一些大公司则对其中的佼佼者进行战略投资,未来它是由腾讯、阿里等大佬主导,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不得而知。

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头,尚未形成竞争格局。目前的移动医疗还聚焦在如何能够将挂号、问诊、治疗等环节打通,即使是这样的过渡性目标,对解决现今大城市看病难、挂号难问题也是重大贡献,但继续突破难度很大。廖杰远说:“所有业务链上的参与者都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移动医疗对现有的医疗业务链产生的触动还在皮毛上,甚至是微乎其微。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参与到业务链里面来,去打通医院的内外网,然后逐步接近基础设施的升级,促进业务链的形成。”

有业内人士称,现阶段的移动医疗仅仅看起来很美,很多条件都还不具备,现有的医疗体系很难撼动,短期内无法逾越。从长远来看,医院的痛点不少,需要包括政府和产业的多方位推动,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系统,而医疗是一个传统保守的行业,要打破这两者之间的藩篱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医生出身的李天天深有感触,他说,医疗服务都需要跟医院一家一家去死磕,医院的壁垒很难打通,医院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不是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门痛苦的生意,得等待政策的变化。

10月24日,浙江省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上悄然发出了《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虽然还是征求意见稿,但李天天说,看完内容还是感到了振奋。李天天说:“多点执业政策、医保政策都是在这个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多点执业能让医生有选择自己就业机会的权力,可以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卖出一个高于市场的价格,这点如果放松就能盘活很多下游链条,否则医生没有动力利用移动互联网为患者服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在发展初期就被大家看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明大家对这个行业有希望,但是变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孙寅乔 摄影 金轲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