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山拿出了各个城区的河道地图,上面标着一行行红字,这些都是各个区投诉最多和水质最差的河道。
10月10日,第一场,主题“治水”;
10月17日,第二场,主题“治气”;
10月24日,第三场,主题“治堵”;
10月31日,第四场,主题“治废”;
11月7日,第五场,主题“中小学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2014年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成为热点话题,这个政府部门“在公众面前揭揭丑、亮亮短”的活动,备受关注的,除了被曝光的问题本身外,问政部门负责人的表现也成为重点话题。
他们会怎样准备问政现场的提问?如果遇到尖锐的问题该怎么回答?会不会担心回答不出问题让问政部门下不了台?记者先后采访了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地铁集团以及市作风办的负责人,他们讲述了公述民评活动背后的故事。
问政现场带回来的黑水 真的在环保局副局长的办公桌上
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坐到台上了,相比第一年的“菜鸟”,徐青山说,他今年已经不那么紧张了,现场回答问题,最重要的是看态度,当然,态度再好,如果会后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行。
在今年市作风办举行的公述民评准备会上,徐青山的名字被多次提起,原因是他去年参加公述民评时说的一句话:要将现场市民带来的黑水带回去,放在办公桌上时时提醒自己。
10月29日下午,在徐青山的办公室里,他从办公桌上拿起一瓶矿泉水瓶装的水,“喏,这就是去年带回来的黑水。”
瓶子里的水已经变清了,徐青山用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解释:“河水都有自净的功能,细菌和微生物会‘吃’掉氮和磷等物质,使河水慢慢变清。但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有极限,超过极限,就会产生黑水。”
现场提问是走过场吗 问政部门会怎样做准备
看着电视画面里,民评代表和问政部门负责人的你来我往,有人会问,这些问题他们提前准备过吗?
市作风办负责人说,现场播放的视频都是记者和民评代表暗访各地、独立取证的,前期都是保密的。也就是说,现场会提什么问题,问政部门直到回答那一刻才知道。
虽说具体问题不知道,但问政部门还是会做准备。
今年治堵的问政主题一出来,交警部门就针对信号灯设置、高峰期管理,采取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准备,在正式活动前,还进行了多次模拟问政,并请跑线记者给他们挑刺。
“越尖锐越好。”模拟问政时,很多部门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市城管委副主任赵美英说,城管委还请行风监督员帮忙一起找到问题,从收到的投诉咨询件里找问题。“这些工作平时也是在做的,但因为要参加公述民评,心里自然会更加在意一些,留心一些,关注一些。”
徐青山说,他们的准备从年初就开始了,他拿出了各个城区的河道地图,上面标着一行行红字,这些都是各个区投诉最多和水质最差的河道,红字写的是现状和原因。从今年3月以来,市环保局局长胡伟和他每周都会抽半天去跑河道,到公述民评开始时,每人至少跑了150条河道。
市环保局今年没有举行模拟问政活动,徐青山觉得,自己先把问题找出来,就不怕人提问了。
当然,准备再充分,也会有预想不到的地方。在赵美英参加的“治气”这场中,通益路扬尘漫天被曝光了;河道里挖出来的淤泥处理问题,本不是环保局的职责范围,但主持人还是抛给了徐青山。
“态度很重要。”徐青山认为,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问题回答得再漂亮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没用
从录播到直播,从部门中层到部门一把手,去年开始,各个城区的负责人也参与进来,杭州公述民评的形式一直在升级变化中。
问政一结束,各个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之间也会讨论。比如,今年的治堵问政,当民评代表拿出绿色出行建议书时,市交通警察局局长该不该现场签字就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多数的一种观点是:应该现场签,这样反而能起到正面的引导效果。
市作风办负责表示,让问政嘉宾红脸出汗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不想让坐在台上的人觉得下不了台,最重要的是,要能真正解决问题。“现场火药味浓不浓,关键还在于部门领导的处置能力。”
“上台前压力大,下了台压力还是很大。”赵美英说,在治气这场结束后,市建委、市城管委等相关部门立刻开展整改。
以找问题为主要方式的公述民评,也影响了部门的工作方式。徐青山认为,参加公述民评,能推动部门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反思,推动部门领导更多地下一线,推动突出问题的整改。
去年的公述民评曝光了地铁1号线服务、安全等方面问题,市交通局立即召集市地铁集团、公交集团和杭港公司专题研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从2013年11月1日起,地铁1号线每周五、六、日运营时间从22:00延迟至22:30。在31个站台增加了临时公交站点导向牌,落实了服务热线24小时值班。从2013年11月8日起,滨江区211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营业时间从原来6:00-21:00调整为5:30-24:00,并新增3处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