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悄悄变脸的公交站名打开了那些尘封往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06 06:16   

 

“余杭塘上”站→“观音桥”站

老站恢复,承载悠远的典故

据杭州巴士之家的交通迷说,严格意义上说来,“观音桥”站是老站位的恢复。8年前,23路曾在这里设过一个单向站,只是当时的站名叫“余杭塘上”。

今年3月,23路恢复原线路行驶,恢复了在和睦路南段的一对半停靠站,只是站名都改了——原“贾家弄”站改叫“杨家门”站,原“余杭塘上”站改叫“观音桥”站。改名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使它更为确切传神,又不再与莫干山路上的“余杭塘上”站重复。

原观音桥在余杭塘河上,具体位置在今余杭塘河和莫干山路交会处。北宋开宝年间,张彦将自家的老宅改建为报国观音寺,故桥以寺名。民国时,建京杭国道(今莫干山路)时,观音桥改为水泥平桥。解放后,莫干山路拓宽,桥毁,观音桥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据说,在观音桥的西侧曾有观音关,余杭运载茧丝的航船常泊于此。

今之莫干山路,修建于民国17年,当时称京杭国道杭州市区段。据《杭州的街巷里弄》记载:“莫干山路起于武林门,向北经沈塘桥、石灰桥、观音桥、北大桥至金家渡余杭界。其中,环城北路至观音桥为当时拱三路(拱宸桥至三廊庙)的一段,后称杭宁路。”

由此可见,观音桥在莫干山路沿线应是一处地标性的地名。然而,在23路恢复观音桥一站时,却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这个地名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观音桥”这个地名一直没用作站名使用过,所以传播度不够广。

类似的地名,杭州还有不少。诸如新华路凤起路口的“大东门”、体育场路东段的“陈衙营”、上塘路香积寺路口的“石板凉亭”等。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实习生 周聪 记者 孙燕/文 记者 杨晓轩/摄 林焱挺/制图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