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那顶“超级大帐篷”怎么瘪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04 07:11   

 

治理 “毒地块”整治是个大难题开挖土壤只是第一步

由于该地块污染较严重,治理起来有相当难度,很多问题在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用,修复工程一直是个敏感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9月份,整治修复工程重新开工,施工方是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方案在杭州市环保局的主持下,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论证,主要内容是将污染的土壤通过化学方法治理达到修复目标。

我们今年5月份见到的那个壮观的白色充气大棚,就是之后建起来的,从外形上,它比一般的蔬菜大棚高大得多,更像一些临时展馆。

吴经理说,在此之前,施工方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控制气味扩散,但效果都不理想。

“这个大棚没有之前媒体说的造价2000万元那么夸张,但整个治理工程确实也耗资上亿元。”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张总说,这个相当于“防护罩”的充气大棚,采用的是国内外最先进成熟的修复技术,也被称为“史上最大帐篷”。

据了解,土壤修复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热脱附,即对污染土地进行加热,使土壤内的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另一种则是气相抽提,即将被污染土壤挖掘堆积在防渗漏场地,通过在管道一端的真空作用,抽取土堆内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成分。

吴经理介绍,大棚属于“聚酯纤维膜结构大棚”,能隔离有害气体,并运用热脱附设备分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净化目的。大棚里有空气除臭剂等化学物品,工人工作时都要佩戴着形似“猪鼻子”的防毒面具,而且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拨工作人员。

整个大棚有两套系统,一个充气系统,一个尾气处理系统,后者有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24小时工作,确保尾气合格后再排放到外面。为了保证气体不外泄,大棚与外界连通有双重大门。

除需要高昂的治理资金外,修复污染土壤所需的时间也很长。

目前,开挖土壤只是整个修复工程的第一步,挖出来的土壤要根据污染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完后,还需要通过好几道环保检测。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裴斐 记者 钱祎/文 记者 董旭明/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
这两天,家住杭州三里亭小区的居民们惊奇地发现,楼房前的那顶巨大的“超级帐篷”瘪了下来。这顶原本高36米、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白色充气大棚,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层厚厚的白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