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出炉——拿什么抚慰你的孤寂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07:07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越来越多城市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不久前,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受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环西社区委托,随机抽取100名老年人,进行入户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能让老人感觉开心的事情是与(孙)子女相聚;与之对应的是,八成子女每周仅回家一次,每月回家一次的子女占14%。

杭州老人更感孤独

此次针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核心问题是——老年人心里最需要啥?他们的幸福感及其构成因素。问卷调查依托于下城区心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公益组织。此前,公益队员们已经连续4年,通过义工服务,在社区开展了不下200次“聊天课堂”。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杭州老年人大部分能实现‘老有所养’,但随着认知功能的衰退,孤独自闭、焦虑抑郁、情绪调节控制力弱化等心理问题开始‘侵袭’他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睿绮说。

在本次调查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16.34,稍高于全国一般水平(15.8)。但其中衡量孤独与不满方面、对自己年龄的态度方面,杭州老人的得分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会产生“人老不中用”的悲观想法。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老人认为与(孙)子女相聚是生活中最高兴的事,子女能时常回家探望是老人最大期望。69岁的程福芝老人有两儿一女,都不和她同住,“儿子住得离我家近,一周都会来两三次。女儿上班比较忙,但也常来。只要他们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

“在家里,老年人出现装病、挑毛病、吵架拌嘴等‘折腾’现象,其实是在向亲人们传递一个信息——我需要你们关注!”罗睿绮说,遇到老人有类似表现时,晚辈们需要用老人喜欢的方式,认可和赞美老人的观点,“但最根本的,还是多陪陪他们。”

物质不如精神陪伴

参与入户调查的志愿者柯雪燕告诉记者,她不止一次听到老人嘟囔:“有时孩子们是来看我了,但不到两个小时就走了。我最怕他们要离开我的那一刻,看到时间差不多了,我就想多说几句话留住他们。”还有老人说,“孩子们来了,给了钱,买了东西,一放就走了。我们老了能用多少钱,能吃多少东西?盼的就是孩子们能多花点时间陪伴。”

罗睿绮讲述了一个身边的案例,环西社区的一对老夫妇都已年逾八旬,他们育有一儿两女,大女儿家里条件一般,但是对父母态度特别好。二女儿家里条件很好,总给父母从香港买上千元的鞋子,但是对二老态度却不很恭顺。夫妇俩都觉得大女儿更孝顺一些。罗老师听了老两口的想法,主动给二女儿做思想工作,二女儿慢慢改变态度,一家人的关系比以前更亲密了。

老人之间同样需要情感交流。退休的王阿姨7年前患上了直肠癌,虽然经过治疗已康复,但却长期在家休养,老伴虽事无巨细地照顾她,但总爱到棋盘山下去跳舞。这成了王阿姨的心病,她一直闷闷不乐,连带精神也更差了。夫妻俩找到罗老师寻求帮助。原来,王阿姨最担心的是老伴有“外遇”,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队的工作人员鼓励老先生开口对王阿姨说“我爱你”,王阿姨听到“告白”竟泪流满面,家中笼罩的阴霾也渐渐散去。

老人融入社会不易

调查报告指出,除了“与子女相聚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23%的老年人还认为,逛街逛公园也是值得高兴的事。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公园恰恰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场所。

79岁的冯学回忆,他和几个爱好摄影的老伙计便是在太子湾公园散步的时候遇到的,他们会不时地切磋摄影技术、聊些家常,“每天早上和新老朋友们聊天,生活都变充实了。”

“老年人除了在精力上不如年轻人,其他很多方面都不逊于年轻人,甚至有更多的经验智慧。”罗睿绮说,目前我国的社会系统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激发老年人发挥余热。“在英国,很多老人退休后开始‘二次创业’;在瑞士,老年人热衷为外国游客充当导游;在我国香港,街头也常能看到老年人指挥交通、为游客领路等,但在内地,很多服务行业都不接受老年人,这并不合理。”

目前,罗睿绮正带着志愿者们,为武林街道七个社区的老年人推出一系列由老年人来主导的活动,如由老年人自己组织并主持的读书沙龙,“夕阳好声音”、“才艺大比拼”、“帮扶互助”、“重走青春路”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江晨 实习生 厉亚敏 通讯员 崔欣 王艳敏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最能让老人感觉开心的事情是与(孙)子女相聚;与之对应的是,八成子女每周仅回家一次,每月回家一次的子女占14%。 杭州老人更感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