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这潭浑水 清澈亦有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06:35   

    鱼稻共生净化水质;以鱼养水,养殖用水循环净化使用

    两家黑鱼养殖基地的生态养殖样本,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黑鱼养殖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拼成本、比效益,淘汰本地黑鱼,全面转型养殖杂交鳢似乎有点任重而道远。

    那么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兼顾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带着这样的问题,钱报记者走进了两家省市级试点黑鱼养殖基地,似乎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鱼塘种稻也能净化水质

    杭州出台了地方标准

    养杂交鳢不如养本地黑鱼赚钱,如何打破水产养殖户的惯性思维?其实有一条消息值得关注:本月,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的“黑鱼(杭鳢1号)-芦苇稻”种养结合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开始实行。

    种水稻也能净化鱼塘水质?钱江晚报记者来到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余杭建光黑鱼专业合作社社长姚建光的鱼塘,一探究竟。

    姚建光的鱼塘位于余杭仁和街道三白潭村,这里鱼塘四四方方,清一色在池塘周围种上1米多高的水稻。

    姚建光告诉记者,水稻与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由于没有化学农药的投放,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和普通水稻比,鱼塘里的水稻是浙江大学选育的适宜渔塘种植的专用水稻品种,它长得特别高大,有个形象的名字叫“芦苇稻”。

    浙江大学功能性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教授吴殿星说这是双赢的过程:“水稻主要怕病虫害,但养在鱼塘里,虫子掉进水里,就沦为杂交鳢的晚餐。水稻重要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都没有了,水稻也不用喷洒农药。同时,鱼粪又是很好的肥料,可以帮助水稻生长。”

    吴殿星说,因为芦苇稻有很强的净水能力,能有效吸收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能保证沙塘鳢养殖池塘的水质良好,而且它能稳定水体温度,可以为黑鱼、河蟹、青虾等水产提供栖息场所。与普通稻田里养鱼相比,这种方式下鱼儿活动的空间更大,鱼的产量更高。

    以鱼养水

    其实废水也可以用起来

    养殖杂交鳢,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呢?在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400多亩鱼塘里,记者看到了另一种答案。

    鱼塘老板张高立的鱼塘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和杭州市“菜篮子”基地。

    他自豪地说:“我的鱼塘每年出品本地黑鱼30万斤,有20万斤是供应杭州市民的。这些鱼,吃的是我研发的中草药配方鱼饲料。你可能会说,我养本地黑鱼一定会污染水质,我要告诉大家,我的鱼塘从不向外排放污水,所有的养殖用水都是内部循环净化重复使用的。”

    记者走进这里的鱼塘,发现的确闻不到黑鱼村中那种腐臭味。不过,偌大的基地里,几乎看不到人,张高立说:“鱼塘只有养殖技工10名,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实现智能化操作。”

    黑鱼养殖产生的废水,在这里有两个去处(见图):

    首先要进入专门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塘,这个池子里放养了鲢鱼、鳙鱼等滤食型鱼类,可有效去除养殖中产生的藻类等有机物;

    从氧化塘出来的水,再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湿地里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会释放出氧气。

    经过两道净化的水检测后达到了排放的标志,又回到了养殖池作为洁净的养殖用水使用,鱼塘产生的淤泥还被用来种植瓜果蔬菜。

    鱼塘还有一样秘密武器,用一根鱼线绑在池塘水里。钱江晚报记者拿起来一看,发现是个类似钢笔的金属探测器,可别小看这个玩意,它的价格是16万美金,作用是全面检测水质,一旦有任何指数不达标就会自动报警给中央控制系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施雯/文 梁津铭/制图  编辑:高婷婷
返回
黑鱼养殖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拼成本、比效益,淘汰本地黑鱼,全面转型养殖杂交鳢似乎有点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