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历史上,笕桥的名气响当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9-12 08:12   

种菜牛,菜农在国外获勋章;药材牛,质量好出口东南亚;机场更牛,抗战史上留英名

民国时笕桥中央航校老照片

笕桥机场大门

其实老底子笕桥人不仅是养蚕能手,种菜也是出了名的。 “笕桥是杭州菜篮子”的说法,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了,那时杭州就有“东菜西渔,南柴北米”之说,而且“艮山门外弥望皆菜圃”。笕桥还是名气响当当的药材之乡,宋朝笔记《梦粱录》中记载,“地黄茧桥种,白芷茧桥生”。笕桥盛产的十八味中药,号称“笕十八”,是岁贡之品。

地处杭州城东,笕桥是不折不扣的兵家要地,在这个抗战名镇的历史上,笕桥机场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了中国空战史上的首次辉煌。

受聘到中非总统府种菜

笕桥菜农王森林获骑士勋章

62岁的顾国泰是土生土长的笕桥人,对城东这片土地有着浓浓的情感,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城东文史的搜集和研究。

顾国泰说,笕桥老街在改革开放前期还没有农贸市场,菜市就直接摆在老街上,往往半夜就有人来抢占摊位。

每年4月,是菜秧上市的旺季,笕桥的农家就挑着圆形的夹担蔀篮或者三角形能挑的长畚箕,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菜秧、瓜种,在街头一字摆开。那时候的菜秧、瓜种不仅供应本地,连余杭、西溪那边的农民都会闻声赶来。

老底子笕桥还有专门的蔬菜良种场,笕桥人栽培蔬菜的技术顶呱呱。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的20多年间,几乎每个村都派蔬菜技术人员到广西、贵州等省传授种菜技术,更厉害的是,还有笕桥农民作为蔬菜专家,被派到几内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去传授先进的种植培育蔬材经验。”顾国泰记得,当年笕桥弄口花园村的王森林,被聘请到中非总统府去种菜,因为表现突出,还被该国总统科林巴授予了三级骑士勋章。

老底子笕桥有很多极有地域特色的蔬菜,比如笕桥大缨洋红萝卜。为什么叫大缨洋红?因为这个萝卜的表皮颜色和清朝官员冠上的红缨子很相似,后来就这么叫出了名。

这萝卜巴掌大,小小圆圆,皮色鲜红很好剥,肉雪白脆爽,吃起来就像甘蔗、荸荠一样,又脆又甜。不过现在已经吃不大到了。

顾国泰说,南宋时,笕桥这一带其实是南宋的官园,这里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大都是特供给南宋宫廷的,蔬菜家禽沿后沙河到艮山水门,再经东河运送到南宋皇宫。“喏,你看我们这儿到现在还留着很多有趣的地名,猪坊桥、鸭舍桥,很可能以前就是养猪场、养鸭场呢。”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王丽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