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铜巷以前是不是整天敲敲打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9-10 06:30   

  打铜巷以前是不是整天敲敲打打?

    打铜巷以前是不是整天敲敲打打?

读者盛先生以前在打铜巷的家

 

前天9:13,盛先生来电:我看了快报9月8日3版《我想让我女儿看看当年的打铜巷》这篇报道,想起我这里也有两张打铜巷的老照片。

记者顾怡、85100000热线林建安:盛先生65岁,现住翠苑新村。

盛先生在打铜巷长大,这两张照片是2000年在打铜巷巷口拍的,照片上是他家的房子。“要拆迁了,舍不得,临搬走前,就拍了两张照片留个纪念。”

盛先生说,打铜巷当年很热闹。“小时候我们经常到鼓楼上去玩,吃完晚饭就和小伙伴在巷子里打闹。我家对面就是大井巷,那边有四口井。夏天,就和小朋友们去井里打水冲凉。”

盛先生的爷爷在打铜巷开了一家铜店,叫“公和兴铜店”,做一些烟锅头和铜茶壶。

铜店有四间店面,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盛先生说:“当年巷子里有四五家铜店,我们家在当时还算小有名气的。铜店一直开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期。”

盛先生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3个弟弟1个妹妹。“拆迁后,弟弟妹妹都搬到杭州的各个城区去了,有的在下城区,有的在江干区。我带着这两张照片,搬到了城西。”

打铜巷位于中河西岸,南至鼓楼前,北至河坊街,全长约180米。

就跟杭州许多老底子的小巷一样,那里街道狭窄,两边是木结构房子,砖瓦的缝隙处偶尔还能看到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冒出头来。

据说这条小巷曾经是杭州铜艺铜作的集聚地。南宋时这里开始有了铜锡五金铺,整天巷子里都响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过当时还叫沙皮巷。到了清代,小巷里铜制器具店已小有规模,“打铜巷”的称号由此得来。

今年35岁的李女士说,小时候家住大井巷,每天都要跟着外婆穿过打铜巷去断河头菜场买菜。“我小时候那里好像已经没有了铜铺铁铺,一家家庭院深深的样子,看上去都是住宅。如果我没有记错,小巷子住宅的墙上有不少界碑,这是谁家的墙,那是谁家的砖,界碑上都写得明明白白。这些界碑刚好是一个小孩的身高,所以当时刚好能留意到。”

李女士说,当初小巷里还有一家诊所,“因为我当时在幼儿园跟人躲猫猫,摔了一跤,头磕破了,就到巷子里的小诊所缝了两针。”

对于老杭州来说,这条隐藏在城市里的小巷并不算特别,巷子里能闻到不知谁家厨房里干炸带鱼的香气,夏日的夜晚能看到打着赤膊大伯的身影,到处充满了烟火气。

不过,相比不少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消失的巷子,打铜巷“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

2007年,杭州开始实施清河坊二期保护和修缮,打铜巷正是其中被保护和修缮的一部分。杭州历史文化学者仲向平说,杭州当时评选十大名巷,打铜巷也进入了候选名单,只是后来最终没上榜。

作为一位对杭州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人,仲向平对打铜巷也有点研究。

“打铜巷西侧还保留着历史建筑钟德产科诊所旧址。现在小巷西侧的建筑,基本上都是老建筑保留下来的,靠中河的一侧则是后来重修的仿古建筑。整条巷子还整体保留着老底子街巷里弄的感觉。”

2011年,作为鼓楼美食圈的一部分,打铜巷里不再打铁卖铜了,而是经营各种小吃,定位为一条美食街。

今年1月,网友“秋江古月”在新浪微博上记录了自己路过打铜巷的感受——

早上,太阳很好,暖暖的照在小巷里,行人三二稀疏,小食店还没有开门,几只野猫在墙角眯着眼睛,伸展着四肢,幸福地孵着阳光。与外面紧挨中山中路川流不息的热闹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打铜巷南起鼓楼前,北接河坊街,石板小路、白墙黑瓦、雕花屋檐,巷子里透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味道,一些历史就埋伏在小巷的角角落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顾怡  编辑:程慧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