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近伟驾艇巡逻。
西溪湿地,水域面积8.3平方公里,每天267条游船穿梭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之间。袁近伟在这里工作了8年,在这个外人看来像迷宫一样的水域,他早已十分熟悉,摩托艇是他丈量西溪的尺子,西溪湿地好像是他的孩子。
作为西溪海事所的一名普通职工,保证航道畅通,游船游客安全,是袁近伟的职责。他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西溪湿地的守护者。
烈日下的巡逻艇就像是台烤箱
袁近伟50岁,一米七左右,短寸头,皮肤黝黑,戴着黑框眼镜,笑眯眯的。
早上7点半,袁近伟就到单位了,整理当天的工作资料,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驾驶着巡逻艇进入西溪,开始一天的例行巡查。
很多人以为西溪湿地有水有树,会凉快一些,其实不然。
“湿地地势低,太阳一照,水蒸气上来,又闷又热,湿地弯道多,夏天风很小,热起来特别难熬。”袁近伟说。
夏天,8点半已烈日当空,踏进船舱,就像进了桑拿房。
袁近伟说,巡逻摩托艇空间小,太阳一晒,温度超过40摄氏度,只有一台小电扇,没有空调,除了靠小风扇热烘烘的风来通通气之外,没有任何降温措施。袁近伟和同事会轮流驾驶“烤箱”巡逻艇上路巡查。
“如果不停,航程大约1个小时,我们常常会停下来检查,做些服务工作,一趟下来,差不多要2个钟头。”
在外人眼里,湿地水域每个转角都很像,开不到几十米就有一个拐角,确实像座迷宫。袁近伟巡查一趟,一路上要经过三五十个拐角,全靠“人脑导航”。“航道窄、水浅、弯弯曲曲,这航线不知开过多少遍了,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了。”
应急救助每年都有二三十起
日常巡查,说简单也简单:检查船舶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船户营运证是否超期、船舶有没有按照规定的航线行驶、游船有没有不规范操作等。
每次远远看到摇橹船,袁近伟就会立刻减速,“如果摩托艇速度太快,泛起的水波会让他们的船发生倾斜。”
“喂喂,前面摇橹船的小朋友不要把脚伸到水里去。”袁近伟拿起麦克风着急地喊。前面不远处,两条摇橹船上有小孩子坐在船边,把脚放进水里戏水,“万一摇橹船一倾斜,小朋友就会滑到水里。”
除了日常监管,更重要的是景区应急救助。西溪景区每年水上游客量130万左右,高温期间应急救助量差不多七八起,中暑的会占到1/3。
比如今年五一节上午,一名小女孩在深潭口的公厕滑倒,摔破了头,小孩家长向园区求助,当班的袁近伟带上医务人员,坐上快艇拉起警报,七八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将小孩子接了出来,及时送往附近医院。
“应急救助的事情,每年都有二三十起,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比较多。”袁近伟说。
西溪所所长李芳介绍,西溪湿地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游客量很大,经常有游客突发疾病、意外受伤等情况,园区又是封闭水域,交通不方便,游船航行速度慢,无法满足应急救助需要,很多时候,海事工作人员还得做好“湿地服务员”。
最年轻的老师傅
在市港航局西溪所,别人叫他“最年轻的老师傅”,1965年出生的他,在所里不算年纪大,但是16岁就参加海事工作,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上经验丰富,做事牢靠。
所里只有3人持有摩托艇驾驶证,每天巡查2人搭班。来到西溪湿地已经8年,节假日别人休息,他们最忙。暑假游人依然不减,袁近伟必须早早完成日常巡查,消除潜在隐患。
所长李芳说,虽然心疼职工,想减少他们高温天的工作量,但是所里其他的任务也很重,比如湿地的船检量就很大,现在湿地一共有267条船舶,按每两年检查一次的规定,每周都有船检任务,人员安排十分紧张。尽管忙碌劳累,袁近伟始终是乐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