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事就走,不拖拉了;乘公交上班,不开车了……
停车收费新政实施第一天,昨天闹市区很多司机感叹——“今天泊位怎么这么空啊!”
比起停车费,违停的成本更大,别有侥幸心理
平日拥挤不堪的天水巷难得出现了不止一个空车位。
毗邻延安路商圈的耶稣堂弄也很容易找到车位。
“今天开始价格涨了。第一个小时10元,第二个小时起每小时12元。”
昨天是停车收费新政实行第一天。从上午8点开始,每个停车收费员都在重复同样的话。
记者走访一些核心区域的停车情况,见到了不少有意思的变化。
耶稣堂弄收费点:3/4车辆停车在1小时以内
“以前总有车停着不动,现在办完事,就马上走掉。”上午10点,上班2个小时,停车管理员尹师傅就明显感觉到,当天泊位流转率与往日不同。
尹师傅、吴师傅、施师傅共同管理着耶稣堂弄20个泊位,以往兜3圈20分钟也不一定有空位,昨天却能轻松找到。在两分钟内,记者看到有两个车位空出来,在旁寻觅空车位的车子立马填入。
截至昨天下午3点20分,尹师傅手里有32笔收费的单子(除去15分钟内不收费的单子),30分钟以内7单,1小时内17单,大于1小时8单。“要是以前,大额停车收费单很常见,60%以上的车子都需停2小时以上,但截至目前,3/4是车子是1小时内开走的,区别还是很明显。”
上午10点10分,一位开着北京牌照的男车主,刚把车停下,收费员主动上前向他介绍新的收费标准,这位先生直言“太贵了”。“我女儿在附近体检,估摸需要半个小时,幸好45分钟仍收半小时的钱,应该来得及,我尽量早点赶回来!”
王衙前收费点:一个上午收费员只收到5元钱
王衙前收费点,位于凤起路口,共21个泊位,一半给附近居民包月,一半用于流转,附近人流密集,平时很难找到车位。
但奇怪的是,从昨天早上8点到11点,整整3个小时,除了包月车外,这里只来过一辆车。
收费员大姐闲了一个上午,和记者说,好不容易来的车主听说停车费涨价了,本来是不愿意停的,后来因为办事,没办法只能停下。但也只停了30分钟,交了5元钱就走了。
而紧挨着的二圣庙前区域,上午也比较空。上午10点40分,记者看到沿线14个泊位,4个空着。“收费高了,肯定有影响,车主们都不敢来停了。”
延安路沿线:车主听到涨价,直接开车离开
延安路北段,因为公共泊位少,平时找个车位并不容易。
杭州百货大楼那端的耶稣堂弄口,下午3点40分,记者发现还空着2个车位,1个车位空了还不止半个小时。停车员说,“以前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样,元通大厦附近空着4个泊车位,一位来取车的车主感叹,“今天怎么这么空!”
昨天,对于每一个停进车位的车主,停车收费员都会事先提醒新的收费政策,以免收费时发生误解。但有不少车主都因收费高,直接从刚停好的车位中离开。
一个上午,在天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附近收费的谭师傅就碰到3个听到涨价直接离开的,百井坊街的张师傅碰到2个,耶稣堂弄的尹师傅也碰到2个。
观巷:一个上午,9辆包月车都没动
观巷停车点,位于省儿保旁边,也是很紧俏。
收费员王师傅一个人管着13个泊位,昨天上午,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我这里13个泊位,有9个包月车主。以前,每天上午8点上班,这些包月车就走了,开去上班了,但今天一辆都没走。”因此,仅剩4个车位在流通。
“估计是停车费提高了,这些车主就从经济考虑,选择把车停在包月区域,用公共交通出行,也算省了一笔费用。”
算算成本,还是换乘上班吧
从昨天开始,在武林路一幢写字楼上班的小陈,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开车上班。“停车费用要涨一半多,吃不消开车来上班了!”
此前,他都会在附近的小路找公共泊位。停车费涨价后,他选择搭乘151路,往返城北的家与单位。“早起半个小时,骑公共自行车+换乘公交,只能‘用时间换金钱’啦!”小陈告诉记者。
再看看时间,平时自己开车接近40分钟。搭乘公交,近1个小时。“调整下生物钟,总会适应过来的。”小陈说。
违停“风险”加大
司机别有侥幸心理
随着停车费上涨,部分抱着“省钱”想法的司机,也把目光瞄向了框框外的区域——违停。
记者在违停情况较多的高银街沿线等处看到,除交警与协警巡查外,拖车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这些区域周围。
另一方面,如高银街一带,交警在违停频发区域的路段,摆放了一排红色锥形隔离筒,既隔离了非机动车道,也防止机动车靠边停放。
随后,记者再到平时较空的鼓楼停车场观察,昨天这里停进了不少车辆——更多司机选择停车入库,这也是个不错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