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刘先生为本报提供的现场照片:被敲碎的车窗玻璃。
从破开的窗户逃生,乘客伤痕累累。
这回安全锤大家都会用了。
51路公交车昨日虚惊一场,大家寻求自救的反应快了很多
一场虚惊:原来是车载灭火器的插销不见了,喷出“白雾”
一点提醒:乘车过程中别随意触碰车上灭火设施,多悬啊
蝴蝶舞动了翅膀,掀起了大洋彼岸的一次风暴,是为蝴蝶效应。
“7·5”公交车纵火案过去一月有余,可它掀起的涟漪或者对杭州人的影响,却在昨天的一次突发事件中凸显无疑——昨天下午5点40分左右,一辆正行驶在南山路上的51路公交车突然冒出白烟,不知谁喊了一声“起火了”,车上乘客纷纷砸窗逃生,不少人还因此挂了彩。
结果查明,原来不是起火不是爆炸,而是灭火器的插销不见了,突然“发飙”了。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截至昨晚22时30分,除浙江医院、解放军117医院各有1名乘客在做进一步治疗外,其他受擦伤的乘客经医院清创后,均已离开医院。
也许有一种情绪,叫后怕。也许有一种痛,还不曾释怀吧。
当时发生了什么
白烟突然冒出来,大家慌了
“突然我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紧接着折叠凳下方就冒出了一股股白烟,车上的乘客都很慌张,有人大喊着火了,要爆炸了,让司机快开门。”
——当时站在车后部的郝师傅回忆说
在浙江医院的急诊室里,钱江晚报记者见到了4名伤者。其中3名是手臂和腿部的外伤,还有1位女子本身有心脏病,受惊后觉得胸闷,送到医院观察。
“本来想来人间天堂看看美景,谁能想到会遇见这事情,还好没有着火,现在想想真是后怕。”42岁的内蒙古人郝师傅手掌被缝了两针,他昨天本是刚到杭州,一来找弟弟聚聚,二来也想在西湖边逛逛。事发时,他就站在公交车的后部。
“大概下午5点多,我们总共5人想去断桥再逛逛夜景。”郝师傅说自己登上51路公交车时,恰逢晚高峰,车上已是人挤人了,“才开了一站路就到苏堤站,又上了很多人。”
郝师傅说,当时他就站在后门边的折叠凳旁。“突然我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但不是焦味,比较像空调冷风的感觉,紧接着折叠凳下方就冒出了一股股白烟,车上的乘客都很慌张,有人大喊着火了,要爆炸了,让司机快开门。”
司机很快打开了后门,但只打开了左侧一半,车内乘客一拥而下,郝师傅被人群压在右边半侧没打开的车门上,下不了车。“后来我从后门挤下车,发现手被夹伤,血不停地留下来,你看站台上那一滴滴的血迹就是我流的。”
而坐在车内左后一排左侧位置的江西临川人陈女士也听到了那一声喊。她今年39岁,昨天和父母姐妹一大家子来杭州游玩。“7月份杭州刚发生了纵火案,所以现在我们乘车时也很小心,当时我听到前面有乘客说公交车起火了。我就立刻把旁边那把红色的安全锤拿下来,猛敲车窗的四个角,车窗碎掉后,我把安全锤交给右边的乘客,自己跳下车窗,但是手脚都被玻璃划破了。”
钱报读者刘先生事发时正好在现场的公交车站,他也给我们定格了当时的情景(见图)。“我听到有砸窗的声音,回头一看,一个个人都从车窗里跳下来,边跑边喊着火了。”刘先生说,很多乘客跳下来的时候,腿上手上都受了伤,“想到一个月以前那次公交纵火案,我马上冲上去救人,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不停地在流血,我和几个乘客一起拦下一辆私家车,把他送去医院了。”
白烟究竟从何而来
原来都是车载灭火器惹的祸
“经公安机关和公交集团相关技术人员对事发车辆进行勘查,车辆无着火点和机械故障,车厢中后部干粉灭火器喷嘴下方有明显粉末状物体,且灭火器安全插销已不见。经在车内试验,车载干粉灭火器喷出的‘白色烟雾’与乘客描述事发当时的现象吻合。” ——昨晚21点59分,杭州公交集团公布最新调查情况
事发地位于南山路东向西方向的苏堤公交车站。这座公交站就在花港观鱼公园旁,是一座港湾式车站,有十多条线路汇集于此,正值晚高峰,车站里游客挤得满满当当。
昨天傍晚18点15分,钱江晚报记者赶到现场时,出事的公交车已被拖离现场。在入口位置,记者发现一片片碎玻璃散落在绿化带和马路边,面积大约有5个平方米。人行道上,还留着点点血迹。
白烟究竟从何而来?究竟是不是起火?
一连串消息很快传来,但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据车上乘客反映,当时车厢中部有烟雾,经公安消防部门现场勘查,未发现着火痕迹。车辆并无着火点且机械性能良好。“我们现场仔细检查了这个位置,没有着火的迹象,我们还用手摸了一下,并没有感觉温度比其它地方高。”出警的消防战士回忆说。
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了参与调查的杭州公交集团第二分公司客运安全科周科长。周科长告诉记者,事发时正是上下客的时候,前后门都打开的,车上有六七十名乘客,司机(周某)当时让大家不要慌乱,有些乘客爬出车厢的时候被划伤了。不过车厢内没有监控视频。“司机没有慌,只是有些无奈。我们仔细查看过,车内空调和公交车本身都没问题。”
所幸,谜团很快有了答案:根据杭州公交集团昨晚最新调查,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推测,应该是有人动了灭火器的安全插销。
昨晚杭州公交集团也呼吁大家,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不要随意触碰车上灭火设施,确保随时能正常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感谢读者张先生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