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诰巷小区6-8幢是个大院子,大院里没有物业,只有一个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小区自治小组。
自治小组有15位志愿者,从2010年开始就义务宣传、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现在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0%。
副组长陈明明阿姨是“垃圾队长”。“2010年开始,我们就守着垃圾桶,来一个居民就打开垃圾袋看,手把手教居民分类。”陈阿姨说,纯人工挑拣、打情感牌,坚持了大半年时间,小区居民基本都学会分类了。
小区里20%是出租户,“租房的都是小年轻,流动性强,宣传垃圾分类的机会也不多。我们就主动关心他们,平时帮忙收收快递,分发垃圾袋时‘多嘴’聊一聊垃圾分类。”久而久之,租房的小年轻也接受了大伯大妈的“感情投资”,参与垃圾分类了。
等到居民都会垃圾分类了,自治小组又提出“垃圾不落地”,把垃圾收集时间设在每天早上5点到9点、下午5点到8点,过了时间,垃圾桶就被“藏”起来了。
有没有人因错过时间,乱丢垃圾的?
“现在肯定没有的,小区只有一组垃圾桶放在大院门边,每天都有居民站在院口观察,看到谁乱丢当场就会指出来。”
昨天,小营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室(紫金站)在皇诰巷小区成立。社区工作人员说,希望其他社区也能建立像诰巷小区6-8幢自治小组这样的志愿者模式。今年年底前,小营街道12个社区都要成立工作室分站,每个站点有专管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指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