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的偶像就在身边,节约还有忠实粉丝节约不仅是生活小细节,更是一种大智慧
在节约观上30后和90后没有代沟
环保教育宣传站的绿色集市吸引了不少市民。
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人揪心,本是汛期,河南却遭遇53年来最少降水。全国已有河北、陕西、内蒙古、山西等12个省区需要应对干旱。160万人饮水困难,一些农村地区,已经断水长达三个月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谈节约二字,尤显紧迫感和重要性。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杭州,崇尚节约的人很多,努力推广节约的人也很多。在我们之前做的上街调查中,市民说起节约都侃侃而谈。
而让我们惊讶的是,30后和90后的人们,说起节约观还有共鸣呢。
“30后”和“90后”的共鸣
不少人以为,90后挥霍,而60后、50后甚至年纪更大的人才比较节俭,其实不然。退休老教师沈云和90后大学生刘梦玉,两个年龄差距50多岁的人,却有着相似的节约观。
沈大伯今年75岁,看起来精神矍铄,他还是城投集团的行风监督员。他说,“我上小学那会儿,还没有解放,学堂里传授的是国学和儒家思想,推崇的节俭榜样是孔子。《论语》中有一句话,要求国家节用而爱人,即要求国家审慎使用财富,爱惜官吏百姓的人力。”沈大伯说,就像这几年来国家厉行节俭,反对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这样做很不错。
生活中,沈大伯最大的开销就是花钱订报,夏天白天也不太舍得开空调,他说:“其实我的收入并不低,但是我多年来朴素惯了。”
不要以为上了年纪的人夏天不开空调就是小气刻薄,沈大伯把钱花在了更有意义的地方,逢年过节,他都自掏腰包给小区里的环卫工发红包,“因为我是环境集团的行风监督员,特别关注垃圾分类和市容市貌的整洁,我常常觉得环卫工人和清洁工人工作很辛苦。”
而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刘梦玉认为,只要花钱的地方得当,那就不是浪费。“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这一点,她和古稀之年的沈大伯看法相同。
在一些人眼里,旅游是一种奢侈的享受。90后喜欢接触新事物,想旅游又不想花太多钱,怎么办呢?“穷游呗!”刘梦玉说,她的节约“偶像”就是那些穷游世界,并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穷游攻略的年轻人。
这一老一少或许代表了许多市民的想法:节约并不是让我们再过贫苦日子,而是适度消费,摒弃浪费。
节约体现的是大智慧
节约可不光是生活中的节水节电节油等小细节。把节约当大事来抓,真的能省出大钱来。
就拿公交来说吧。杭州市区有7000多辆公交车,每天清洗这些车辆挺费水。在杭州公交集团物业分公司,有一位维修工人陈志民,自行钻研出“志民”巴士洗车机。“志民”巴士洗车机,就是用两个巨型的鸡毛掸子一样的刷子,在车厢两侧滚动洗刷,还有水柱从两侧各个方向喷向车身。
目前,公交集团共投入资金70余万元,自制了7台“志民”巴士洗车机,使车辆清洗机洗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75%。以7台自制洗车机每日平均洗车2000辆计算,全年可节约水费22.78万元、维保费1万元、人工成本50.4万元,总计每年可节约74.18万元,大约一年就可收回投资。在公交领域,陈志民和他的“志民”巴士洗车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节约榜样。
在上街调查中,有一位王阿姨就说,节约,不仅仅在百姓个人生活中,企业发展、地区规划都涉及。对于那些循环经济搞得好的企业,和节约经济做得好的企业,也应该表扬。他们这一节约,笔笔都是大数字。这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呀。
这个舞台有一批忠实粉丝
3月的一天,周大伯午饭后遛弯走到双菱路上的环保教育宣传站。“这个宣传站过去是一个垃圾中转站,常常臭气熏天,经过改造,它变成了一栋漂亮的小楼。”周大伯说。宣传站里围了一大堆人,周大伯也好奇围上去看,发现人人都拿着报纸、易拉罐一类的废旧东西。
“一张光碟可兑换5个积分、一个易拉罐可兑换2个积分,旧家电可兑换10-500个积分。”现场的环境集团工作人员告诉周大伯,“兑换来的积分可以用来换取生活用品。”
除了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将市民拿来兑换的旧家具、废弃物进行现场拆解,经过一番敲敲打打,就变成了桌子、凳子、花盆、休闲玩具等等创意精巧的作品,很受欢迎。
“这是‘绿色集市’。”工作人员告诉周大伯。这场活动中,环境集团收集到了塑料、玻璃等瓶子380件,彩电、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用品19件,其他物品168件。现场兑换大件垃圾制成的物品5件,预约7件;兑换二手物品36件。它以“以物易物”的方式,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4月30日,“绿色集市”再次在双菱环保教育宣传站开市,周大伯不仅收集了旧报纸旧杂志,还搜罗出了家里小孙女不穿的旧衣服,和一台不用的小风扇,在绿色集市上换到了自己心仪的板凳和洗衣粉等用品。
接下来的每月30日,无论“绿色集市”开在和睦街道还是华家池,周大伯都坐着公交车赶去,他开玩笑说:“好像上瘾了,现在每个月不从家里搜一点旧东西出来就不痛快。这个活动每次都有100多人参与。我觉得这样有创意的新形式很好。像这样的‘节约之星’我肯定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