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今年已接收4700多位救助者 男女比7∶1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6-20 07:30   

    救助站长啥样 记者带你去看一看

    气温38℃ 杭州各救助站“零门槛”救助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救助”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名词。救助站里面是什么样子?受助者将得到怎样的对待和照顾?颇多想象和说法,让原本普通的救助站变得“神秘”起来。

    昨天是第二个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向社会敞开了大门。带着以上疑问,记者来到了市救助管理站一探究竟。

    今年接待了4700多位求助者

    男女比约7∶1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位于西溪路870号,两三栋不高的小楼,一排摆放在室外的长椅长凳,就构成了求助者在这里所有的活动区域。

    求助者来到救助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登记和安检。工作人员在问清求助缘由后,会将其身上的贵重物品保存好,然后带领求助者去洗澡,并发放给每个人一套干净衣服和洗漱用品。

    男性宿舍8间,女性宿舍3间。每个房间有4张木床,凉席、蚊帐、空调等防暑设备一应俱全。

    “当求助者是老弱病残,或是具有暴力倾向,不适合群居时,救助站会让其单独居住一个房间。”工作人员张旻阳说。

    饮食方面,男受助者区域有专门的食堂,女受助者的饭菜则由工作人员送进房间。除此之外,救助管理站中还设有医务室、法律工作室、心理辅导室等配套设施。

    张旻阳说,现在救助站一天要接纳30-40位求助者,救助站会按照求助者的意愿,为他们购买车票。如果受助者未满18周岁,则会送至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由那里的工作人员联系其家人并护送回家。

    今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共接收过4700多位求助者,求助者男女比例约为7∶1。求助者的资料都会被录入全国救助系统。

    此外,约有100多名未成年人受到过市流浪未成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救助。


    气温达到38℃时 “零门槛”救助

    来到杭州各个救助站的人,有些是来杭打工没找到工作;有些是遇到偷骗抢,还有的是身无分文求助民警,被护送进站内。

    一般情况下,他们都需要满足4个条件: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不过,当杭州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时,这些救助条件可以暂时被“忽略”,此时的救助就变成了“零门槛”。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工作人员詹红军说,极端恶劣天气,指的是气温低于0℃或超过38℃,此时流浪人员接受救助只需自愿,不再通过层层把关。

    比如说,当杭州的最高气温达到38℃时,各个城区就要开放临时避暑点,以供露宿、流浪乞讨人员遮阳避暑。这些临时避暑点,有些是防空洞,有些由社会老年活动室改造,还可以是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

    目前,杭州共有7支联合帮扶小分队,分散在各个城区。小分队由公安、城管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上街巡查、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市救助管理站也会每周8次,在杭州44条主要道路上进行巡查。

    “等7、8月份天气热起来了,小分队巡查的次数也会增加。对于经劝导后不愿意去救助站和临时避暑点的流浪人员,小分队将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降温防暑物品。”詹红军说。

    按照此前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出台后,滨江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组建各自的联合帮扶小分队,民政部门也将参与到小分队的行动中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梦月  编辑:易晔
返回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位于西溪路870号,两三栋不高的小楼,一排摆放在室外的长椅长凳,就构成了求助者在这里所有的活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