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里可能被泡腾片“炸”出的小窟窿 记者 胡聪 摄
昨天8:50,张女士来电:6月8日我在一家蛮大的连锁零食店里买了一瓶草莓味的泡腾片,想给我孙子泡泡吃的,我孙子12岁,在念小学了,现在这些小学生都不太爱喝白开水,那我想泡腾片加片进去么有点味道。
上个星期一,我孙子说想带到学校里去和小朋友分享一下,星期三拿出来泡了一片,星期五晚上他爸爸妈妈打开书包,发现整个书包都是粉末一样的东西,放泡腾片的这个书包隔层被炸了个小窟窿,他爸爸就把他书啊什么都拿出来找原因,发现可能是这个泡腾片的缘故。我孙子说星期三拿出来泡了一片之后就把瓶盖子盖上了,再没拿出来过。
我想请快报求证一下,泡腾片有没有可能爆炸?太可怕了,这是人吃的东西呀。为这个事情,儿子还说了我几句,真是冤枉啊。
张阿姨70多岁,和老伴住在新工新村,离孙子的小学比较近,孙子有时候就住在她家。
据张阿姨说,书包隔层被炸了个小窟窿,可见“爆炸”时威力确实不小,那么是不是泡腾片惹的祸呢?
可惜的是,张阿姨把泡腾碎片都扔掉了,书包也已经洗过,好在隔层的“窟窿”还能看到。书包是半年前在万象城买的,花了700多块的品牌书包,书包里料是聚酯纤维,书包里层两侧,各有一条七八厘米的裂缝。
张阿姨说,这就是泡腾片“爆炸”炸开后的样子,从肉眼看,制造这样的裂缝,最有可能是用利器。
求证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泡腾片的成分。我们去张阿姨当时去过的那家零食店买了同一款泡腾片,说明书上写着,泡腾片成分有柠檬酸、碳酸氢钠、山梨糖醇、维生素C、玉米淀粉、食用香精、甜蜜素、糖精钠及胭脂虫红。
中学化学课上,我们知道碳酸氢钠遇酸(成分中的柠檬酸)会生成碳酸,进而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放入水中会加速化学反应(水是溶剂),在密闭的空间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越多,气压的冲击力就越强。
碳酸氢钠是泡腾片的重要成分之一,之前有媒体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将三片泡腾片放入存有温水的可乐瓶中,然后迅速将盖子拧紧,几分钟后,盖子一下被气浪冲上空中,可乐瓶里面不断有水泡往外冒……
也就是说,在密封的情况下,泡腾片出现气浪,首先是因为遇到水或者有水分(会加速反应过程)。
张阿姨的孙子——12岁的小金同学是这么说的——
我就喝了瓶子里的一片泡腾片,然后就拧好了瓶盖子放到书包里,没往里面放水的,星期五是爸爸发现瓶子“爆炸”的,瓶子里的泡腾片全都碎了,书包也破了,但我没听到爆炸声……
昨天下午,我们联系到泡腾片的经销商,市场部李小姐说,他们代理该国际品牌的泡腾片一年多,从来没听说过发生“爆炸”的情况,该品牌都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目前国内没有厂家生产,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经销商会通过邮件方式反馈给厂家的技术研究所,答复需要三天左右。
化学老师:泡腾片遇水
在密闭空间确有可能形成强气浪
假设小金同学书包里层的两条裂缝,真的是被气浪冲开的,那么买回来的泡腾片岂不是有引发“爆炸”的隐患?
昨天我们特意请教了浙大附中和杭十四中的两位化学老师。
首先,泡腾片放入水中,在密闭空间里为什么能冲开瓶盖,并且产生水泡呢?
十四中教化学的韦老师说,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成分,溶于水后,化学反应迅速生成碳酸,会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大,使容器内气压相应增加,当气压大于瓶盖的承受极限,就会把瓶盖冲开,瓶盖周围耐受压低于或等于瓶盖耐受压的物件,当然也会受到冲击并留下冲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