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高考生填志愿有帮助吗?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能跟巴西世界杯比一比的话题,要数得上一套31道题的职业测试了。
这款名为“可能是最靠谱的职业测试”的在线测题,二选一,要用直觉来回答,寻找的是最天生的(职业)倾向。五分钟就能做完,给出你答案:您也许应该成为一名:××××。
职业名称有些传统,如工程师、公务员、中医师等,也有些很新鲜,如职业牵犬师、艺术治疗师、酒店试睡员等。
身边很多朋友都做了,看得出,他们测试的动力是,对现在的工作不大满意(我们问到的每10个人中,有七八个都会说,不是十分满意现状才去测的)。他们都想知道:我本来应该是做什么的?
记者自测结果:
时装插画师
昨天上午,记者自己测了一遍。31个题目,有的很平常,甚至很家常,比如,你妈妈把你房间里凌乱的东西,收拾了一遍,你会怎么想?而有些则很文艺:如果与过去的大师会面,我更愿意做什么?一个是同爱因斯坦聊天,二是与弗洛伊德散步。
测试题1分钟选完,结果是,我“也许应该成为一名:时装插画师。”
我对照这份“也许应该”的职业,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天生的倾向”?好像从来没有。
我记得很清晰,从幼儿园时期,画画就是弱项,小学美术,几乎没及格过,而且美术老师,也是数学老师客串的,自己也画得不怎么样。
而少年时期穿的时装,多是布衣布鞋,乡村裁缝的手工制作,裁缝笑吟吟的,皮尺量完三围,用粉饼在妈妈带过去的布匹上,大致画几笔,说好日期,再带着一两块钱去取成衣,穿上去有温度,但毫无美感。
长大以后,无论是画画,还是时装,都兴趣不大,时装插画师这份工作,既要有绘画技艺,又能体会时装美感,我从骨子里都与它格格不入。
我再看一看朋友圈里,他们测试之后的感言:音乐盲怎么会测出“乐器制作师”?数学恐惧症竟然测出应该做“成本核算经理”,还有什么生意不亏的?
测出的结果到底靠不靠谱?
两位设计者
一位是科技公司高管
另一位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
这套测试题,是一个叫“小数据”的微信公众号开发的,刚上线不久。6月14日,“小数据”发布消息说:《可能是最靠谱的职业测试》无意中被微博上某些大V转载,导致小数据服务器鸭梨(压力)山大,如果打不开,请多试几次。
我们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在线职业倾向测试的,一直有很多种,题目也都远远超过31条,职业名称设置也较为含糊、陈旧,很多已经处于闲置状态。
昨晚11点,我们联系到这款测试软件的开发者,并对他做了采访(应受访者要求,隐去其真名,以下称为G先生)。
G先生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他说自己一直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2012年时就曾自己做过一款测试软件。《可能是最靠谱的职业测试》,是他和另一个朋友合作开发的,这位朋友毕业于北大金融专业,目前在一家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也对心理学研究非常感兴趣。两人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做了很多非常细致严谨的工作,才研发出这款软件,G先生主要把握大的原则方向与框架,朋友做具体的数据库搭建和问题设计。
“这件事情真正的难度在于,职业数据库和问题数据库的设计,我提出了两个大的方向:准确性肯定是第一位,而娱乐性也要兼顾。”
G先生说,设计原理主要借鉴了MBTI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找到被测试人的6个维度倾向(R、I、A、S、E、C,分别代表现实、钻研、艺术、社会会社交、保守传统和企业精神),用测到最多的三个维度组成一个编码(比如RIS),根据排列组合,就有120个最基本的职业选择,再针对性别进行细分,总共收录进200多个职业,从中匹配到最适合你的那个职业。
《可能是最靠谱的职业测试》于6月8日正式上线。上线10天,一直稳步快速增长,平均每天都有6位数以上的点击量。而尤其让G先生他们感到高兴的是,从后台反馈看,不少高三学生在做过测试之后给他们留言,说终于知道自己以后准备选择什么专业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G先生说,“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关于这款测试软件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天如此火爆的原因,G先生自己分析,主要有两点:
第一,很多人都有一个终生向往的职业,同时又对自己的职业现状相当不满。
第二,他(她)并不一定对现状不满,而是并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打个并不太合适的比方,一个纯理工科的大学男生,上了四年大学,可能都没见过多少美女,以为美女不过如此,而一旦他走出去到了一个文科类院校,马上就会觉得,哇,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我又找了6个人做样本,让他们来测试。
他们现在的职业五花八门,分别是:政法记者、菌类研究专家、公务员、国企员工、农民、房产公司职员。
测试者1:政法记者
测试结果:笔迹分析师
自我评价:有些道理
这个职业字面理解,似乎同她现在做的职业有关联——侦探性。但她说,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不想上班,想把书一直念下去,所以一直读到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还想再读下去,真考了一次博士,但发现念书是有尽头的,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就做了法制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