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老百姓感受很深刻。每天起床打开窗户,呼吸的第一口就是空气;打开水龙头,哗哗流出来的水,每天都要喝和用。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之城,其实是为老百姓做的大好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而且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五水共治、大气整治、垃圾治理等行动,每一项背后,都经历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粮草未动,兵马先行。环境保卫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就是先行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目前,一批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正在制订,将从法律上保障今后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杭州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将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和“六条生态带”等生态红线规定纳入主要内容;已完成《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立法草案;《杭州市环境教育条例》已拟定草案初稿。市环保局局长胡伟表示,这些条例文件,能进一步确定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路径,“环境立市”政策将继续得到强化,“美丽杭州”的“未来模样”也都在这些纲领性文件中。
对于部分重点环境难题,杭州已经成立了专设机构。针对治水、治气等重大民生工程,分别成立了市治水办和市大气办,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全市乡镇(街道)以上2284条河道,都有了各自的“守望者”——河长。河长们将根据“一河一策”的办法,制定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案,带领人们共同参与治水,恢复河水清清。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家“院士工作站”,这是杭州市环保局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的,也是国内环保系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借助这些国内“最聪明”的大脑,帮杭州研究生态环保、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热点课题和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院士工作站”是杭州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一个窗口,它将和其他环保科研机构、环保治理公司一起,提高全市生态环保科技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有了强力的科研支撑,城市如何治水、治气,都可以通过专项的研究课题得到进一步的答案。比如在治气方面,市环保局、气象局、规划局共同承担的《杭州城市下垫面与通风廊道关系研究》、《杭州市细颗粒物来源解析持续研究》课题,期望建立一种新型的、长远的、有序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运作和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城市管理机制;在治水方面,市环保局启动了《钱塘江(杭州段)水体中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钱塘江流域杭州段健康评价研究》,还深化了国家水专项西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深度课题研究。
有了建设,更要监管。杭州市正在打造国内“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实行最严格的准入,实现越线项目“零”审批;实行最严格的监控,实现监控“零”死角;实行最严格的执法,实现环境违法“零”容忍;实行最严格的治理,实现行业整治“零”反弹;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现监管制度“零”盲区。
面对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以及恶意排污、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状况,杭州市成立了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对违法者形成强大威慑。今年以来,全市已有15起严重污染环境违法案件被移交公安部门,破坏环境者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