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南宋官僚墓葬发掘完毕 墓主是弃城而逃的知府洪起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6-11 06:26   

北骑若来 有死不走 北骑一来 不降则走

弃城而逃的南宋镇江知府洪起畏最后在发妻家乡找了一块风水宝地

现在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南宋官僚墓葬

临安南宋官僚墓葬发掘完毕 墓主是弃城而逃的知府洪起畏

洪起畏的墓地在将军山南麓,坐北朝南,地势开阔。 记者 许康平 摄

今天讲这则新闻之前,我们先来讲一首诗和一个人。

“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即现在的镇江)。北骑若来,有死不走。”

读过南宋史的人估计对这首诗都不陌生,这是南宋镇江知府洪起畏,在元军大举入侵前写的。这首诗当时大书特书,到处榜贴。

时过不久,元军真的来了。写诗时慷慨激昂的洪起畏,却不战而逃。所以后来有人把诗的最后一句改为“不降则走”,来讽刺这位弃城的知府。

再后来,洪起畏的靠山——南宋权相贾似道被贬,洪起畏也辞官回乡。此后他去了哪里,晚年生活如何,史料上没有记载。

本来洪起畏这个人可能只会跟我们在史书上相见,昨天宣布的考古发现,却让他又和我们处在了同一时空。

2013年,临安市锦城街道横街郎碧村几个村民在村旁将军山建房时,挖掘出了几座古坟。当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和临安市文物馆正式进驻,开始联合发掘,日前正式宣告结束。

这次发掘最大的收获是,在之前村民发现的古坟往西,发现了一座夫妻墓,规模宏大、形制考究。从墓志铭来看,正是当年洪起畏和其发妻郎氏的百年之地。

发掘后的洪墓,接下来将回填保护,并申报临安市文保单位。

临安於潜人洪起畏

在发妻家乡找了一块风水宝地

横街村是临安太湖源风景旅游区的东大门,南苕溪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四面群峰叠翠。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

发现墓地的郎碧村是横街村下辖的自然村。据说以前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王妃,也是出生在这里。现在村里到处是小别墅,看来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洪起畏的墓地在村旁将军山的南麓,坐北朝南,前方开阔,两侧还利用自然山形做出了“抱手”(两条凸起的山陇),就像是一把太师椅,而墓地就刚好坐在中间。

这样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洪起畏选择埋骨于此并不奇怪。不过,这里不是他的老家。洪起畏是临安於潜人,离这里还是有点路的,郎碧村是他发妻家乡。

当年要建这样规格的墓室

没有半年建不成

杭州市考古所副所长郎旭峰说,洪墓有被盗的痕迹,墓室前方和后方都发现不同年代的盗洞,所以出土器物很少,只有十几枚铜钱和一些棺木残片及部分尸骨,但整个墓的形制、营造手法,很有考古价值,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南宋官僚墓葬。

所谓“罕见”具体表现在——

首先,墓室营造非常坚固。数了数墓室顶上的砖层,共10层,大约半手臂那么厚。

其次,墓室顶上有厚厚的夯土层,共31层。上部以黏土制成,越到下部越坚硬。靠近墓室顶的为灰白色的糯米石灰,一般来说,这种材质在元明清墓葬中比较多见。

再次,墓前用砾石砌筑了大面积的平台,东西长25.7米,南北宽近7米,间隔着还有排水渠。水渠弯弯曲曲,估计也有风水布局的考虑。

昨天,闻讯赶来的临安市文物馆馆长朱晓东认为,这样的规模、这样考究的形制,在当初那个没有机械装置纯粹靠人工的年代,没有半年建设不成。

孙虎臣不愿出战丁家洲战役被罚

墓志铭里有史料上没有的细节

郎旭峰说,墓室前的两块墓志,让考古人员最后确定了洪起畏和他的发妻是墓的主人。

两块墓志,一块放在男墓室前,一块放在女墓室前。

根据墓志内容,大体可知:洪妻郎氏的死是因为产后染疾,又遇庸医。“生大家而有林下风,澹和简重,酷类其父。为妇十九年,目不窥户庭,口不斥婢妾,慈俭不妬忌,始终如一日,族党中外称其贤”,墓志中,洪起畏这样形容妻子。

郎氏死后,洪悲痛异常,表示“异日吾死而合焉,亦乐斯丘”,最后署名为“奉议郎新差知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洪起畏”,这表明了他当时的官职。

洪起畏自己的墓志更详细。他本人号“拙全老人”,字“义立”,生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1216年),死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终年79岁,有两任妻子和三子四女。另外还提到了他的祖父洪咨夔(南宋著名诗人),以及祖母和父母的情况。

墓志中还提到了南宋史上著名的丁家洲战役,这场战役是1275年在长江发生的主要水战,由南宋权相贾似道亲自指挥,结果以南宋战败、退守建康(今南京)告终。

当时南宋将领中有个叫孙虎臣的,不愿去战,贾似道还处罚了他。郎旭峰说,这些细节在以往史料中都是没有的,对南宋史是很好的补充。

洪起畏为什么会弃城而逃?

只怕当年想死守也守不住

再来说说让洪起畏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那场战役。

洪起畏当过临安知府,是权相贾似道的左右臂。出任镇江知府,并写下著名四言诗,是在1274年。

应该说,洪起畏生活的年代,也就是南宋的后期,在蒙古大军的全面压境下,整个王朝已经是满目疮痍,风雨飘摇。

在洪起畏出任知府前7年,也就是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正式建立大元王朝。标志着这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强大王朝,已走出了蒙古草原。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军事要地襄阳在艰难守了5年后失守,南宋经营了几十年的对北防御体系瓦解,这极大地动摇了举国上下抗蒙的斗志和士气。这一战开始,南宋迅速走向灭亡。

就在洪起畏出任镇江知府的那一年,数十万元军在丞相伯颜的率领下,自襄阳沿汉水顺江而下,直逼临安,吹响了对南宋的总攻号角。

1275年,元军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丁家洲,以少胜多大败贾似道统领的宋军主力,令宋军几近全线崩溃。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元军很快抵达建康(今南京)城下,洪起畏也就是在这时,选择不战而逃,镇江统制官石祖忠遂献城投降。

其实当年不战的并不止洪起畏一人。《宋史纪事本末》上记载,就在元军连连攻克建康、镇江等城池前,南宋朝廷诏令各地起兵勤王。但正值乱世,朝廷的诏令已成一纸空文,各地宋将观望不前,只有郢州守将张世杰、江西安抚副使文天祥领兵来援。可是,熟谙韬略的张世杰、满腹经纶的文天祥,也没能阻止元军南下步伐。

1276年,太皇太后谢氏开城投降,献宝玺,上降表,年仅5岁的宋恭宗也被押送北上,南宋主体政权就此灭亡。

当年的人以“不降则走”来讽刺洪起畏,但现在回头再看看铁马金戈、硝烟弥漫的宋史,也有人对他的逃跑有不一样的视角。有人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当时沿江军事力量已经崩溃,死守是守不住的,不投降,但是弃城而逃,免于更多平民死于战火,可能也是迫于大环境的一种选择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奕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今天讲这则新闻之前,我们先来讲一首诗和一个人。 “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即现在的镇江)。北骑若来,有死不走。” 读过南宋史的人估计对这首诗都不陌生,这是南宋镇江知府洪起畏,在元军大举入侵前写的。这首诗当时大书特书,到处榜贴。时过不久,元军真的来了。写诗时慷慨激昂的洪起畏,却不战而逃。所以后来有人把诗的最后一句改为“不降则走”,来讽刺这位弃城的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