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宣传虽已比较到位
但部分居民还是懒得分
【五洋运河人家】
劳动路社区新民村也是个老小区,垃圾房在小区外面的路边,新民村1幢、2幢,加上周边小区共100多户人家共用这个垃圾房。
这里的垃圾房除了比一般小区的垃圾房干净整洁,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它还有两个大大的二维码。
垃圾房有两个窗口,一个贴着黄色的“其他垃圾”标识,一个贴着绿色的“厨余垃圾”标识。中间的小铁门上有一个亮着灯的感应器,它把投放口“锁”得死死的,用手根本推不开,二维码才是打开它们的钥匙。装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袋子上分别贴着相应的二维码,对上“眼”了,投放口就自动打开了。
新民村的住户,每户人家都有一张二维码的卡,卡的正反面分别是厨余垃圾的二维码和其他垃圾的二维码。卡上还有编号,这些编号会通过二维码的扫描直接输到社区垃圾分类自动化信息管理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会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包括参与率、准确率等在内的居民垃圾投放记录。
新民村住的大多是退休干部,为了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垃圾房,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把贴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二维码的塑料袋下发到住户手中,并手把手教住户们怎么对着感应器刷码。
虽然学起来没年轻人那么快,但老人们对垃圾分类很较真,连一点点错分的垃圾都不会放过。张大伯家有3个垃圾桶使用比较频繁,一个是厨房的厨余垃圾桶,另外客厅还有2个垃圾桶。
“我孙子很喜欢吃香蕉之类的水果,吃完香蕉皮去厨房扔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在客厅放了2个垃圾桶,一个专门放水果皮之类的厨余垃圾,一个放其他垃圾。”张大爷说起自己家的垃圾分类经验来,头头是道。
社区说法:在垃圾分类方面,五洋运河人家所属的登云路社区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问卷调查,当调查结果不理想时,又分发宣传单给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对于目前垃圾分类的效果,社区表示还要再接再厉:“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要一下子改变是不可能的。希望先能提高投放正确率,知道厨房垃圾要扔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要扔黄色垃圾桶,然后再提高垃圾分类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