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到空气,从植物到田地,“美丽杭州”的建设离不开我们从身边开始的一点一滴努力。“杭改十条”第八条中提出,我市要设立生态文明(美丽杭州)建设委员会,实施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细胞工程,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美丽杭州建设中来,深化国家生态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健康城市试点、低碳城市试点等工作。
“杭改十条”第八条
围绕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改革新政亮点
千岛湖配水工程 “无燃煤区”建设
2014年主汛期城西不再涝
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分析例会、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重大环境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统筹推进、考核评价、多元投入和科技支撑机制。
健全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完善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健全能源、水、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加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抓紧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建立优化空间格局开发机制,保护好“六条生态带”。建立健全优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差别化区域开发管理政策。继续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工程,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强化环境审批和监管,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加大差别化资源价格和惩罚性资源价格实施力度,推进产能置换。逐步建立覆盖所有重点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推进银行绿色评级制度。
探索建立城市“三治”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力争五年内治水、治气、治堵有显著进展。完善并推进清水治污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治理城市内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防洪水、保饮水三年行动计划和节约用水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千岛湖配水工程。健全水权制度。
探索建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区域联动机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入推进“无燃煤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主城区和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基本建成“无燃煤区”。
探索建立城市治堵长效机制,坚持设施建设、公交优先、秩序管理、疏堵结合和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完善“三改一拆”长效机制,开展无违建区、县(市)创建工作。加快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推进垃圾分类直运的运行机制,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杭州在行动
针对“杭改十条”,
杭州接下去将会出台一系列举措
2013年12月12日,杭州市召开全市“五水共治”大会,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其中,防洪排涝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到2016年,实现“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的总体目标。到2014年主汛期,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目标。
杭州市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我市要积极推进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三年内力争基本建成主体。闲林水库作为千岛湖配水工程调节水库,于2010年8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大坝已经结顶,计划于2014年6月底具备下闸蓄水条件,2015年全面建成。一旦钱塘江水源出现污染,未能达到国家标准,杭州就将启用闲林水库备用水源为市民供水。
2013年5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无燃煤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包括滨江区在内的主城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2015年年底前,“无燃煤区”范围将扩大至萧山、余杭、桐庐等7个区、县(市)的建成区。为此,杭州将分别实施区域燃煤总量控制、电力(热电)企业现有燃煤锅炉分歧实施关停或改造、工业燃煤锅炉关停或改造、加快天然气管网及电网建设等工作。
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2013年6月,杭州出台《杭州市能源消费过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用能单位在使用限定的碳排放指标过程中,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权通过市场出售,也可以花钱购买排放权。此前,杭州9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曾一年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多吨,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功,并被杭州一家保健食品企业以2.1万元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