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街道打造“凯”字特色民生服务品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12-24 03:04   

大学毕业后,小郭把家安在了凤起路南肖埠社区。

结婚,生子。虽然这是租来的房子。

十年过去,小家庭攒了些钱,要实施一个大计划——买房。绕着杭州看了一圈,还是决定买在南肖埠。

“这里有老杭州的味道,有家的感觉。”他说,楼下就是“凯乐惠”老年爱心食堂,不想烧饭了就去打打牙祭;家门口双菱路还是“凯乐购”便民服务街。

事实上,他身边的“凯”品牌,不止这两个。

近年来,江干区凯旋街道以“问题导向、系统思考、民生为先、文化引领”为工作原则,结合居民的需求,创新理念,大胆探索,对一些民众需求旺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民生服务项目进行统一的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提升,引导这些项目朝着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街道打造了一批“凯”字系列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如“凯益荟”社会组织之家、“凯乐惠”老年食堂、“凯乐居”生活馆、“凯创园”就业苑等,为居民提供社团活动、居家养老、就业指导等全方位、多层面的优质服务,赢得称赞。

“凯益荟”社会组织之家

两层办公楼,500多平方米办公面积,绿色主调的装修风格……凯旋路337号,“凯益荟”硕大的标牌显得尤为醒目。

这是凯旋街道2011年投资300万悉心打造的杭州首家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

凯益荟,顾名思义,就是凯旋街道公益组织荟萃的地方。这里两层办公楼,其实并不大。走进去,才发现内有乾坤。这里既有多功能会议室、展示厅、培训室、项目办公室等硬件设施,也有专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资源库,以及搜集、整理、汇总服务对象等软件信息,可以为专业的社会组织牵线搭桥,为辖区内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链接。

2013年初,凯益荟又成立了杭州市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器党委,围绕“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服务需求、共筑和谐”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双孵化、双管理、双服务、双促进的“一领四双”功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科学发展。

目前,“凯益荟”入驻了“和之韵”艺术团、民商法律调解服务中心、何钧心理咨询工作室、“四点半课堂”少儿教育工作室、“夕阳红”凯旋工作站、“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华语之声”服务站等多家公益机构。

“凯乐惠”老年爱心食堂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七件事,件件离不开“吃”,老年人更不例外。自2002年8月在南肖埠社区开办第一家社区老年食堂以来,凯旋街道借力“凯益荟”社会组织之家,通过统一布点、统一名称、统一服装等“九统一”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探索多种经营方式、更新硬件设施、扩大营业面积等方法,至今已建成10家“凯乐惠”社区老年食堂,全年助餐、送餐服务达10万余人次。

凯旋街道民政科负责人说,老年食堂说白了就是家门口的健康餐馆,价格肯定要合理,至少低于市场化运营的餐饮业商家。同时,还要提供人性化的多样服务,如点餐、送餐,还有来料加工,只收取适当加工费。

至于打折,则是每个社区老年食堂根据自身实际,为70岁以上的老人推出系列优惠。实实在在的服务,自然受到老年人的热烈欢迎。

“凯乐居”生活馆

从“老无所依”到“老有所依”,字面上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现实中要让“无”顺利过渡到“有”,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事要做。

凯旋街道就在景华社区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老人之家——“凯乐居”生活馆,让居家养老,也可以在社区里实现。

“凯乐居”生活馆是遵循“公益化主导、专业化服务、规范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区域化布点”的原则,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装修,内设生活照料功能区、保健康复功能区、文体娱乐功能区及多处辅助用房,为老人提供“吃、住、聊、学、医、乐”等多项优质便捷的服务,是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六项功能为一体的“温馨家园”。

除景华社区外,在凯旋街道,还有景芳社区的凯乐居生活馆已经投入使用,共有可供休息床位40个, 合计面积达1100平方米。 据悉,今年底,还有凯西社区的凯乐居即将建设完工投入使用,明年街道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凯乐居的覆盖面。

“凯谐会”民商调解中心

中心成立于去年3月,是杭州首家专业从事矛盾调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虽然是一家民间调解组织,但中心走的可是“专业路线”。

除了由律师和法学专家担纲的专业调委会之外,中心还邀请了公、检、法、司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业务指导委员会,又将区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社会人士纳入特邀调解委员会,必要时参与专业调委会的调解。

去年,调解中心的律师耗时5个小时,成功调处了一起借贷纠纷。但律师察觉到,当事公司很有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且涉及人数众多。于是,律师从专业角度出具了一份“情况专报”,提醒相关单位做好防范。不久之后,相关公司被查处,查明相关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2.5亿元。

一年多的时间里,“凯旋民商事调解中心”已成功处理了21起让基层调解组织犯难的“疑难杂症”。赫赫有名的“庆春发展大厦玻璃伤人案”就是在这里成功调解的。

“凯创园”就业苑

作为凯旋街道奋力打造的“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目标,“凯创园”光创建就花了200余万元。

园内已先后入驻17名创业者,入驻项目涉及广告设计、电子商务、婚庆礼仪、工艺品画廊等领域。

“凯创园”的全称,是凯旋街道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它位于凯旋路343号二楼凯景公寓,面积约520平方米,于2012年初正式使用投入。 设有创业培训、创业实训、项目展示等功能,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培训教育、专家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工商代办、劳动监察投诉受理等服务项目。

今年,凯旋街道又进一步投入资金,先后建立南肖埠社区创业角、景芳社区创业一条街、创富港等创业基地,在五个社区建立社区创业苑,形成了以凯创园为龙头,社区创业苑为辐射,以点带面,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实现家门口创业,最终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目前,辖区内已入驻创业企业85家,带动就业124人。

“凯商会”街道商会

“凯商会”的全称是,江干区总商会凯旋街道商会。

前不久,凯旋街道辖区35名骨干企业总负责人,在“凯商会”的牵头下,放下繁重的工作,“钻”进大学校园里,来了场为期5天的高端培训。

企业涉及现代商贸、现代园林、建筑劳务、酒店餐饮、科技文创、楼宇物业等8大行业。

培训内容涉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前瞻性解读、战略思维与决策、资本运营与企业投融资战略、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等9个课程。

这样的企业高端培训,就是“凯商会”积极开展“三名促一名”工程的系列主题学习活动之一。未来,“凯商会”将用3年时间,采用“上下结合、内外联动”的方式,组织辖区80名企业家“走名校、学名师、读名著,不断促进企业知名发展”。

“凯尚e家”党群服务站

一幢写字楼,凭什么吸引客户进驻,是地段?楼层?租金?

凯旋街道有5幢商务楼宇,入驻企业500多家,员工4000多名,入驻率近100%,去年楼宇的税收占街道财政收入的71%。“写字楼想要吸引客户,地段、硬件这些当然重要,但重要的是,要让入住的人有温馨的感觉。”江干区凯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冬英说。

街道在物产大厦里试点“凯尚e家”党群服务站,根据白领的“需求、趣缘、爱好”,推出了7个实体服务点、7个社团俱乐部、12个志愿者工作室,还不定期地举行相亲、互动游戏等活动,让楼里的1000多名白领,仿佛置身一个温馨的社区家园之中。

“通过政府部门的服务举措和‘牵线搭桥’,打破楼宇中不同单位之间的界限,让同在一幢大楼里的人,像在一个开放的社区中一样,自由交流,结交,这种‘楼宇社区’也正是未来商务楼宇的发展方向。”朱冬英说。

“凯乐购”便民服务

“凯乐购”社区便民一条街兼有理发、缝纫、小维修、小卖部、小餐饮等项目,要构建一个“便捷生活服务圈”。

街道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按照“无偿与低偿相结合”、“上门服务与现场优惠相结合”的运行模式,通过增设服务点、丰富商业业态,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利用商圈效应带动失业人员再就业,以期实现自身发展与居民要求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项目从今年1月开始立项启动,到6月底,景芳、景湖等多个社区的“凯乐购”社区便民街已基本成形,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凯居宜”物业管理中心

凯旋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内存有大量回迁房和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这些居住区房屋陈旧,设施落后,加之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物业管理问题突出,人居环境一直有待改善。

为此,凯旋街道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注册成立“凯居宜”物业管理中心,采取强化指导、重心下移、部分外包、政策支持等方法,实行公司化运作,推动专业物业、准物业和撤村建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水平同步。

中心负责人说,“凯居宜”立足打造个性化、一站式、全方位的物业企业贴身服务模式,让居民切实感觉到物业在身边的便捷。目前,准物业小区实行的24小时值班和巡逻、水电小修不过夜、居民投诉回访及时处理等制度,使居民满意度直线上升。

“凯之韵”文化品牌

凯旋街道的文化品牌有很多,比如市民文化艺术节,比如“映像凯旋”电影节,比如“和之韵”文体团队。他们将三者冠上了同一个称号“凯之韵”。

其中,“凯之韵”市民文化艺术节,是以“凯旋梦——幸福、文明、和谐”为主题,以“梦”、“影”、“ 萌”、“福”、“灵”、“跃”、“馨”七大系列活动为主线贯穿全年;“映像凯旋”电影节,顾名思义,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社区特色、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平台;“和之韵”文体团队,下设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和两个合唱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孙钥 通讯员 施海燕 吴敏 摄/ 李忠  编辑:沈涛
返回